
明 宦官 魏忠贤 擅权,阉党 王绍徽 用《水浒》一百零八将绰号,配以所恶东林诸人,编集成册,名《点将录》,献于 魏 ,为构陷依据。《明史·阉党传·王绍徽》:“初, 绍徽 在 万历 朝,素以排击东林为其党所推,故 忠贤 首用居要地。 绍徽 倣民间《水滸传》,编东林一百八人为《点将録》,献之,令按名黜汰,以是益为 忠贤 所喜。”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明考试之弊》:“《点将録》乃吏部尚书 陕 人 王绍徽 所辑。”
“点将録”是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的一种特殊文书记录形式,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起源于明代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时期。阉党成员王绍徽为打击东林党,仿照《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的绰号,将东林党人逐一对应梁山好汉,编成《点将录》献于魏忠贤,作为构陷异己的依据。这种形式将政治对手妖魔化为"草寇",便于罗织罪名。
• 清代沿用此形式进行文人品评,如《东林点将录》成为党争标志性文献。 • 后世衍生出中性用法,指代记载精英名录,如学术领域的"点将录"式人物评述。 •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戏谑性排名,如媒体评选行业领军人物时借用此称谓。
《明史·阉党传》明确记载王绍徽编纂过程,清代阮葵生《茶馀客话》等史料也多次提及该事件。其名称存在"録"与"录"的异体写法,源于古代文书用字差异。
注:该词现多写作"点将录",繁体保留"点将録"写法,需注意文献中的用字差异。
《点将录》是一个中文词汇,用来形容对一些特定人员进行记录的一种方式。这个词可以被理解为“记录”、“记载”的意思。
《点将录》这个词可以拆分成“点”、“将”和“录”三个部分。其中,“点”这个字的部首为“⺆”,总共有5画;“将”这个字的部首为“⺈”,总共有9画;“录”这个字的部首为“⺮”,总共有7画。
《点将录》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用于描述记载某些人物事迹或行为的文献。现代汉字书写简化后,对应的繁体字为「點將錄」,字形中的「錄」在繁体字中没有发生变化,而「點」和「將」的结构稍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中,《点将录》一词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古代汉字演变的历史长久复杂,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有所差异。但整体而言,《点将录》一词的字形在古代也是以「点」、「将」和「录」三个字组合而成。
以下是一些使用《点将录》的例句:
以下是与《点将录》相关的一些词语:
阿迦嚧香阿童白龟边音瘪窳不配尘境侈阔电临恶女发涩发酸钢尺干妹子寡民衮然鼓人寒漏将军箭匠理监理惊定几所酒容极则积铢累寸举业烤蓝刻烂刻篆夸强狼津览镜离酌洛杉矶煤油灯蜜剂明媒正娶母老虎鸟事清省穷则思变秋粮如花美眷丧败桑臣山环闪眼收田鼓赎金顺轨顺泽碎锦途术危机四伏详敬仙镇小简燮伐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