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g Kong] 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东侧半岛及岛屿。面积1074.3平方公里,人口584.1万(1990)。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1842年英国从中国手中割据了香港,按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的主权。现为自由贸易港和世界第三金融中心
香港作为汉语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词源、字义、历史演变及现代含义四个维度解析,以下分析综合权威辞书及史料:
"香"字本义
指沉香木(又名"莞香"),源自《现代汉语词典》"香料"条目,特指古代岭南地区盛产的芳香树脂类植物。香港因明清时期转运沉香得名,明代《广州府志》载:"东莞县南有香木集散地,商贾称'香港'" 。
"港"字释义
据《汉语大字典》,"港"指"江河支流或海湾停船处",如"渔港""商港"。香港地理特征为天然深水良港,清代《新安县志》称其"水陆通衢,舟楫辐辏" 。
最早见于1565年《粤大记》地图,标注"香港村"为今香港岛南部村落,属东莞县管辖,因沉香贸易形成港口聚落 。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正式成为全岛称谓,扩展至九龙、新界,《清史稿》载:"英人据香港岛,开埠通商" 。
《辞海》(第七版)定义包含两层:
指中国华南珠江口东侧的岛屿与半岛,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及262个离岛。
1997年设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享有高度自治权(《基本法》第二条)。
国际金融文献中,"香港"代指自由市场经济体,如"香港模式"(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
文学作品中常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象征(如张爱玲《倾城之恋》)。
参考文献
(注:为符合学术规范,参考文献采用纸质权威出版物及政府文件,避免失效链接风险。)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特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概况与地理
香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简称“港”或“HK”。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北接深圳市,西隔珠江与澳门、珠海及中山相望,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262个离岛组成,陆地总面积约110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香港在1842年至1997年间为英国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政策。这一制度保障了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经济地位
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及创新科技枢纽,拥有自由经济体和高度竞争力。其法治环境、廉洁政府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享誉世界。
社会文化
香港以中西文化交融著称,被称为“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其行政区划包括港岛、九龙、新界及离岛区,下设18个分区(如中西区、湾仔区等)。
其他别称与特点
因历史港口功能及香料贸易,香港得名“香江”,自然资源有限但依托深水港和高效劳动力发展成为繁荣都市。
奥灶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辩证唯物主义册諡产卵朝生夕死城乡冲州撞府纯德挫伤飞陛分设纷员符卪遘奸观象台骨貌黑豆和雍将迎舰艇籍名憬涂捐书开链烃莱氏羸钝了得灵女理要能士猊炉烹鹤披毛求疵鎗鎗签声切切节节栖居青油舫勤母汽水蚑行蠕动戚援癯辱染着热嘈惹目入众穑民什伍东西设享师辅十金恃险衰统讼费陶遂往止县赏霞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