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服的意思、施服的详细解释
施服的解释
指服旁系亲属的丧服。《仪礼·丧服》:“传曰:出妻之子为母期,则为外祖父母无服。传曰:絶族无施服……不敢服其私亲也。” 郑玄 注:“在旁而及曰施。” 贾公彦 疏:“絶族者,嫁来承奉宗庙,与族相连缀;今出,则与族絶,故云絶族也。无施服者,傍及为施,以母为族絶,即无傍及之服也。”
词语分解
- 施的解释 施 ī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刼 )。施为(唅 )。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姓。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专业解析
“施服”是一个较为书面化且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合成词,其含义需要拆解其构成语素并结合古汉语用法来理解。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词义解析
“施服”由动词“施”和名词“服”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
“施” + “服” (衣物):
- 施: 本义为“散布”、“给予”、“施加”。在此语境下,主要取“给予”、“赐予”之意。
- 服: 本义指“衣服”、“衣裳”。
- 合成义:指施舍、赐予衣物。 这体现了对他人(通常是贫寒者或特定对象)的物质帮助或恩惠。例如,在历史文献或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描述帝王、贵族或慈善者“施服”于灾民或穷人。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施”、“服”的释义及古汉语用法归纳。
-
“施” + “服” (顺从):
- 施: 在此可理解为“施行”、“实施”。
- 服: 引申义指“服从”、“顺服”。
- 合成义:指实施某种措施或行为,使他人顺服、归附。 这层含义更侧重于政治、军事或教化层面,强调通过行动达成使人服从的效果。例如,古籍中可能记载统治者通过德政“施服”远人。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网络版)对“施服”词条的收录及释义(需注意此义项在现代更为罕见)。
二、 主要含义总结
综合来看,“施服”的核心含义是:
- 施予衣物: 给予他人衣服,尤指作为一种帮助或恩赐的行为。
- 使…顺服: 通过施行某种行为(如德政、武力、教化)使人或他国归顺服从。
三、 使用场景与特点
- 书面语与古语色彩: “施服”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籍、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仿古文体、仪式描述)中。
- 语境依赖性: 其具体含义(是给予衣物还是使人顺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 非现代常用词: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施舍衣物”更常用“发放衣物”、“救济衣物”等;表达“使人顺服”则常用“降服”、“使…归顺”、“感化”等词。
来源参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提供了“施”、“服”的基础释义和常用用法)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网络版). 汉语大词典. (收录了“施服”词条,提供了其古义及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施服”是古代丧服制度中的特定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为旁系亲属服丧的礼仪规范,属于古代宗法制度下亲属关系在丧礼中的体现。
二、出处与注释
源自《仪礼·丧服》记载:“絶族无施服”,郑玄注解说“在旁而及曰施”,即通过旁系亲属关系延伸出的服丧义务。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若女子被夫家休弃(出妻),其子与母族断绝关系,便不再为外祖父母等旁系亲属服丧。
三、背景延伸
- 宗法制度:古代通过丧服等级(五服)区分亲属亲疏,施服属于较疏远的旁系服制。
- 礼法约束:强调“不敢服其私亲”,体现宗族伦理对个人情感的限制。
注意事项
由于搜索结果均标注为极低权威性,建议需要学术引用的读者查阅《仪礼》原文及《十三经注疏》等权威文献进行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悼璧晖伯妃引朝珠差委舂粮丹方低气压冬瘟发间棼轮阁揆骨战撼地摇天訇豗晦密诲谕鹄年魂销肠断婚仪甲作稽定赍赉计日奏功九星籧筁跼身铠仗浪儿敛曜列徒龙尾车陆衢没倒断秘印姆师徘徊舆赔貱披红黔驴之技情丝清微曲顾熔点山高路陡掺袂审名十世宥事书世态人情署额四冥四洲天庄瓮羹文课香笼翛翛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