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师的意思、姆师的详细解释
姆师的解释
古时以妇道教女子的女师。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良娣 王氏 ,家承茂族,德冠中宫,雅修彤管之规,克佩姆师之训。”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姆师》:“ 吕温文 姆师教之,如琢美玉之易成。”
词语分解
- 姆的解释 姆 ǔ 〔保姆〕.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料理家务的妇女;.保育员的旧称。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 师的解释 师 (師) ī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刼 )为人师。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效法:师法古人。 榜样:师范。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
专业解析
"姆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古代负责教导、辅佐贵族女子(主要是未出嫁的少女或妇人)的老年女教师或保姆。它融合了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责。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意思的解析:
-
本义与核心职责:
- "姆":本指能以妇道教人的女师,也指负责照看婴幼儿的老年妇女(即保姆)。《说文解字》对“姆”的解释是:“女师也。从女,母声。读若母同。” 强调其教导和慈母般的监护角色。
- "师":指传授知识、技能的人。
- "姆师":合指专门负责教导贵族女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四德”),以及礼仪规范、生活起居的老年女性教导者。她们不仅传授知识技能,也负责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兼具教育者与监护人的身份。其职责类似于家庭教师和生活导师的结合。
-
职能的具体内容(基于古代礼制):
- 主要教导对象是未出嫁的贵族女子(如公侯伯子男之女、卿大夫士之女等)。
- 教导内容包括:
- 妇德:贞顺、恭敬、节俭等品德。
- 妇言:得体的言辞、应对技巧。
- 妇容:端庄的仪态、整洁的服饰。
- 妇功:纺织、缝纫、烹饪等家务技能及祭祀礼仪。
- 礼仪规范:日常行为举止、侍奉尊长的礼节等。
- 负责管理和规范女子的日常行为,使其符合社会对贵族女性的期望。
-
历史背景与演变:
- “姆师”一词及其制度在先秦典籍,特别是《周礼》中有明确记载。《周礼·天官·冢宰》中提到内官设置时,有“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姆”等职位,郑玄注解说:“姆,女师也。妇人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能以妇道教人者。” 可见姆师通常由年长、有德行、无子或不再嫁的妇女担任。
- 在《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女子出嫁时,“姆”会陪同前往夫家,继续履行教导和辅佐的职责。
- 后世,“姆师”一词逐渐少用,其职能部分被“傅姆”、“保姆”、“女师”等词替代或涵盖,但其核心的教导贵族女子的内涵得以保留。
-
与现代词汇的联系与区别:
- 现代汉语中,“保姆”一词更侧重于生活照料(尤其是婴幼儿或老人),其教育职能大大弱化。
- “家庭教师”侧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生活规范教导的成分较少。
- “姆师”则是一个历史词汇,特指古代兼具严格生活规范教导、品德培养和部分生活照料(针对少女)职责的女性教导者,其社会等级和礼制背景色彩浓厚。
“姆师”是中国古代礼制下产生的一个特定称谓,指代那些负责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及礼仪规范教导和管束贵族未婚女子的老年女教师。她们是贵族女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塑造符合当时社会标准的淑女的责任。这个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教育的特定要求和制度安排。
主要参考来源:
- 《周礼·天官·冢宰》:记载了宫廷内官制度,明确提到“姆”的职位。郑玄(东汉经学家)的注解是理解“姆”即“女师”的关键依据。来源:儒家经典《周礼》。
- 《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古代士人婚礼的详细仪节,其中提到“姆”在女子出嫁时的角色。来源:儒家经典《仪礼》。
- 《说文解字》(许慎 著):对“姆”字的本义进行了权威解释:“女师也。从女,母声。读若母同。” 来源: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
- 《汉语大词典》:现代大型权威汉语工具书,对“姆师”或相关词条(如“姆”、“女师”)有详细释义和引证。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词典》。
- 《辞源》(修订本):侧重探求词语起源的古汉语辞书,对“姆”的解释会引用《说文》和《仪礼》等古籍。来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修订本)。
- 王力《古代汉语》:在讲解古代文化常识或注释相关古籍(如《周礼》、《仪礼》)选文时,会对“姆”或“姆师”的职能进行说明。来源:王力主编的高校古代汉语教材《古代汉语》。
网络扩展解释
“姆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姆师”指古代专门以妇德、礼仪教导女子的女性导师。该词由“姆”和“师”组合而成,其中“姆”在古汉语中特指女性教育者或保姆,而“师”则为传授知识之人。
二、具体解析
-
职能与对象
姆师主要负责向女性传授妇道、礼仪规范及家务技能,常见于贵族或官宦家庭。例如唐代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提到“克佩姆师之训”,即强调女子需遵从姆师教导。
-
词源与演变
- 拆分释义:“姆”原指慈母或女性监护人,后衍生出“女师”的含义;“师”则为传授技艺者。两者结合后,特指女性专属的教育角色。
- 现代差异:当代部分词典(如)扩展解释为“技艺精湛的老师”,但此用法缺乏古代文献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三、文献出处
- 唐代记载:韩愈《顺宗实录》记载良娣王氏“雅修彤管之规,克佩姆师之训”,反映姆师在宫廷教育中的作用。
- 清代考据:梁章鉅《称谓录》提到“吕温文姆师教之”,说明姆师职能延续至后世。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 傅姆:兼具保姆与教师职能的女性。
- 女师:泛指古代女性教育者,与“姆师”含义高度重叠。
五、注意事项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6)将“姆师”泛化为普通教师,但根据唐代至清代的文献记载,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女性专属教育者展开。若需引用扩展义(如“技艺高超的老师”),建议标注为现代衍生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百蛮豹管般若尺刀持盈保泰敕正词峰赐戟粗戆粗制滥造大化道驾典地地学夏令营动程斗十胡尔来樊迟稼粉脸服辨光昭好管闲事嗥呼和如琴瑟花纱江萍坚韧饥年进宴絶驰攫金局僚抗浮苦尅蜡丸绢书拉运炼汞两苏梁岳黧瘠门政辗房逆定理俳文秋庄稼善罢甘休少东人身不由己豕亥鱼鲁识鉴疏蹇顺奉黍子贪啬田农屉柜荼蘼无本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