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熏笼。 唐 韦应物 《效何水部》诗之一:“玉宇含清露,香笼散轻烟。”
“香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香笼(拼音:xiāng lóng)指熏笼,即古代用于熏香衣物或房间的器具。它通常由竹木制成,覆盖在香炉上,通过燃烧香料散发香气,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效何水部》中写道:“玉宇含清露,香笼散轻烟”,描绘了香笼在宫廷环境中散发轻烟的场景,体现了其作为熏香工具的雅致意境。
香笼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一种特殊的容器或器具。
拆分部首和笔画:香(部首:艸,5笔)+ 笼(部首:竹,12笔)。
香笼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猜测与古代人们使用香熏的习俗相关。在古代,人们使用香熏能够驱散室内的异味,所以可能就有了香笼这个专门放置香熏品的容器。
香笼的繁体字为「香籠」。
根据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香笼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可以使用「香筼」或「香竜」来代替现代字形「笼」。
1. 我给奶奶买了一个漂亮的香笼,她非常开心。
2. 在庙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香笼里放满了各种香料。
香笼没有特定的组词,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有完整意义的词语。
香篮、香炉
空笼、空篮、空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