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lting point] 固体熔化的温度
固体开始熔化为液体时的温度。如在1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
熔点是指晶体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达到的平衡温度。这一概念在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定义可追溯至《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物质受热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的表述。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熔点的本质是物质固相与液相自由能相等的临界点。当物质吸收足够热量使分子动能突破晶格束缚力时,分子排列由有序转为无序状态,此时温度即被定义为该物质的特性常数——熔点。《辞海》第七版明确指出,纯物质熔点具有固定性特征,可作为物质纯度判定的重要依据。
不同类别的物质呈现显著熔点差异:金属材料普遍具有较高熔点(如钨3410℃),而有机物熔点相对较低(如冰0℃)。这种差异性源于原子间作用力的强度差异,金属键的强作用力导致高熔点,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有机物则表现出低熔点特性。该规律在《材料科学大辞典》中有详尽阐述。
在工程应用领域,熔点数据对冶金铸造(金属精炼温度控制)、高分子材料加工(注塑成型参数设定)及食品药品安全(巧克力调温工艺)等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国家标准GB/T 21782-2008《金属材料熔点测定方法》确立了规范化的检测流程。
熔点是指物质在标准大气压(通常为1个大气压)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此时,固态和液态共存,温度保持恒定,直到相变完成。以下是关于熔点的详细解析:
物质 | 熔点(℃) | 说明 |
---|---|---|
水 | 0 | 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为水 |
铁 | 1538 | 高熔点使其适合建筑和工具 |
钨 | 3422 | 已知金属中熔点最高 |
二氧化碳 | -56.6 | 固态(干冰)直接升华为气态 |
在热力学中,熔点对应物质的固液相平衡点,可用克拉佩龙方程描述:
$$
frac{dP}{dT} = frac{L}{TΔV}
$$
其中,( L )为潜热,( T )为温度,( ΔV )为相变体积变化。
通过理解熔点,可以更好地掌握物质性质及其在自然与工业中的应用。如需进一步了解特定物质的熔点数据,可参考化学手册或实验测定。
阿屯驳船趁兴赤寰春蚕丹砾大噪貂蟟董其昌董仲舒多元化峨弁燔妻子番役覆棋刚辰好女儿花昏嚚甲袋椒红甲首金书铁券机石纠讦九县喀布尔苛捐杂税诓诱凛严六岁穰,六岁旱龙藏寺碑鸾翔盲目眇薄末失目瞪心骇木辂沐胥恁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陪考平贴覃心穷海秋华齐言瞿陵上阳宫绥绥天旱提纲挈领梯梁透递妥安违返煨乾就湿遐窥香槽衔体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