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铠仗的意思、铠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铠仗的解释

[armor and weapons] 甲胄和作战兵器

详细解释

铠甲和兵器。《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时方给与 姜维 鎧仗,白外有匈匈声,似失火。”《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时兵暴起,州县发官鎧仗,皆穿朽钝折不可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鎧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铠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铠仗”指铠甲和兵器,合称代指古代军队的装备和武器。具体包括:


发音与注音


古籍例证

  1.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
    “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
    (百姓以弓箭刀矛为兵器,每户均有自备的铠甲和武器)

  2. 《晋书·祖逖传》
    “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皇帝未提供铠甲兵器,令祖逖自行招募士兵并装备)

  3. 《新唐书·逆臣传》
    “州县发官铠仗,皆穿朽钝折不可用。”
    (州县发放的官制铠甲兵器已朽坏,无法使用)


综合释义

“铠仗”在军事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军队的基础装备,既强调防护(铠),也涵盖攻击性武器(仗)。其用途可概括为: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铠仗”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言表述。近义词可包括“甲兵”“兵器”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铠仗》的意思

铠仗(kǎi zhà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正在战斗中使用的甲胄和武器。它通常指战士们在战争或战斗中穿戴的装备和武器。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铠(āi)字的部首是金,笔画数为10。仗(zhàng)字的部首是人,笔画数为7。

来源

铠仗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帝尧铠天子之政仗万民。”它在古代主要是指用于战争的防护装备和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扩展为泛指战斗中使用的装备和武器。

繁体

繁体字中,铠仗分别为「鎧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以铠为例,它也有可能写作「骹」或「䠓」;而仗可能写作「妄」或「仉」。随着汉字的演变和标准化,写法逐渐趋于一致。

例句

1. 那位将军身穿整齐的铠仗,气势凌人。
2. 在古代战争中,战士们骑着战马,手持铠仗勇敢地冲向敌人。

组词

铠房、铠甲、装备

近义词

兵器、武装、战具

反义词

文士、书生、文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