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事书的意思、事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事书的解释

古代诸侯给天子的奏事之书。《周礼·春官·内史》:“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 贾公彦 疏:“诸侯凡事有书奏白於王,内史读示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事书"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复合语义结构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释义 "事"在《说文解字》中解作"职也",本义指官职、职务,后引申为具体事务或行为动作。《康熙字典》载其"大曰政,小曰事",强调事务的层次性特征。"书"在甲骨文中象手持笔形,《说文》释为"著于竹帛谓之书",指文字记录载体及记录行为本身。

二、文献语义

  1. 行政文书:古代官修文献中多指官方档案,《周礼·天官》"六曰事书,礼俗政事之纪"即指记录政务的公文。
  2. 事件实录:宋代类书《册府元龟》载"事书者,所以录时事,备遗忘",强调其历史记载功能。
  3. 礼仪规范:清代考据著作《日知录》提及"婚丧事书"特指记录仪礼程式的专用文本。

三、现代语义流变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为历史词汇,释义为"记载重要事务的文书",多用于古籍研究领域。在当代汉语中,其使用场景主要集中于历史文献学、档案学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事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书中的特定类别,主要指诸侯向天子呈递的奏事文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事书”源自《周礼·春官·内史》,指诸侯国将地方事务以书面形式上奏周天子的一种公文形式。这类文书由周朝内史官负责诵读并传达给天子,属于中央与诸侯国之间的重要沟通渠道。

2. 功能与特点

3. 历史背景

“事书”制度反映了周代分封制下的中央集权管理方式,既赋予诸侯自治权,又通过文书汇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代以后随着郡县制推行,此类文书形式逐渐演变。

4. 延伸讨论

有现代观点将“事书”引申为公文处理事务(如),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建议以古典释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周礼》中相关职官体系,可查阅汉典等权威古籍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

馝馞不平等条约参伐楚歌四起楚雅大会盗劫點草架坻隤防御州伐善分配脯羞盖棺事定该极泔鱼海县画集貛貛江屿娇丽角壮巾国英雄究究久驻基祚匡改宽制劳瘁连岁名鞿利鞚秘书监喃喃笃笃逆许暖烘旁嘲旁省烹割蟛蚏凭翊破毁青领企喻歌筌蹏一悟驱风让道热情洋溢鋭锋伞子盐申志试授硕谋太妃探骊蹄书王淦昌望苴万箭穿心舞忭闲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