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施事的意思、施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施事的解释

(1) [agent]∶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即做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冰化了”的“冰”。表示施事物的名词不一定是句子的主语。如:“鱼让猫叼走了”中施事是“猫”,而主语是“鱼”

(2) [do]∶行事

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详细解释

(1).行事。《史记·太史公自序》:“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2).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作家写文章”的“作家”、“麦苗长高了”的“麦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施事是汉语语法学中的重要术语,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执行主体,通常对应句子的主语成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例如在句子“他打开了窗户”中,“他”是施事者,主导了“打开”这一动作。

从语义角色分析,施事与受事(动作的承受者)构成对立关系。《汉语语法学》指出,施事具有三个核心特征:1. 具备自主行为能力;2. 对动作过程具有控制性;3. 在及物动词构成的“施-动-受”结构中占据起始位置。在被动句中,施事可能通过“被”“由”等介词引介,如“窗户被他打开了”,此时施事“他”仍保持动作源起的本质属性。

《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特别强调,施事不同于广义的行为主体,需满足“意志性”和“致使性”双重条件。例如自然现象“风吹落了树叶”中,“风”虽为动作发出者,但因缺乏主观意志,学界对其施事属性存在争议。

网络扩展解释

“施事”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句子中动作或行为的执行者,即发出动作的主体。它在语义角色分析中属于核心成分,用于描述事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2. 施事与主语的区别


3. 施事的特征


4. 施事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5. 与其他语义角色的对比


“施事”是语义层面的核心角色,用于分析句子中动作的来源。理解施事有助于厘清句子的逻辑结构和事件参与者的关系,尤其在语言教学、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跨语言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闇蔼倍论陂艿不登不伦不类步子槎梗持虎锄鈎词类大愿调度二氧化硅反躬自责泛云盖建高才高喻格正苟或闺台横絶活该活业简调畸客禁耕襟情姱名逵泉之诛枯折裣衽离端柳叶金障泥颅脑麦租昴宿名字恼躁姘妇频婆果泼笔铺迭乞怜取急尚甫畬民赦赎霜素书狱肆口搜罗搨书手天旱偷睛投擿饷运小觉消熊下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