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dle official business work] 视事,今称“办公”
(1).视事;处理政务。《后汉书·桓焉传》:“ 焉 復入授经禁中,因讌见,建言宜引三公、尚书入省事,帝从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正封籙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憒憒,后人当思此憒憒。’”
(2).懂事;明白事理。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红楼梦》第五一回:“那 袭人 是个省事的。”《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一把鼻涕一把泪,数落女儿不听话,不省事。”
(1).减少事务。引申为方便,不费事。《淮南子·泰族训》:“省事之本,在於节用。”《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不如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他回报 楚王 ,使他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况且他是 黄老爷 叫的人,干我什么事呢?我情愿出钱,岂不省事呢?” 曹禺 《雷雨》第四幕:“要是太太愿意做主,不叫我见老爷,多麻烦。那就大家都省事了。”
(2).办事吏职名称。《宋书·孔琳之传》:“尚书令省事 倪宗 又牵威仪手力击臣下人。”《南史·王彧传》:“今既省録,令便居昔之録任,置省事及干僮,并依録格。”《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康元年》:“ 秀 ( 孙秀 )许诺,言於 伦 ( 司马伦 ), 伦 纳焉,遂告通事令史 张林 及省事 张衡 等,使为内应。” 胡三省 注:“省事,亦吏职也。”
(3).指台省之事。《新唐书·百官志一》:“左右僕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闕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省事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个主要层次:
指通过简化流程、合并步骤等方式降低事务的繁杂程度。
例证:
“采用电子化办公系统后,审批流程大大省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描述操作简便、无需耗费过多精力的状态,隐含高效性。
例证:
“这种一键操作的设计非常省事。”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在方言中(如北方话),"省事"偶含贬义,暗指因敷衍而少担责任(如“他干活光图省事”),需结合语境判断。古汉语中亦有“省事”表“减免徭役”的用法,见于《汉书·元帝纪》,现代已罕用。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
“省事”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解释如下:
减少事务,简化手续
指通过优化流程或方法降低事务复杂度。例如:“使用电子签名比传统盖章更省事。”
方便、不费事
形容事物操作简便或解决问题轻松。例如:“网购既能比价又能送货上门,非常省事。”
处理政务(古义)
古代指官员处理公务,如《后汉书》中“建言宜引三公入省事”。
懂事、明理(古义)
唐代韩愈曾用“自省事已来”表达对世事的理解。
吏职名称(历史专指)
宋代《新唐书》中提到的官职名称,如“尚书令省事”。
提示:如需了解古籍原文或详细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世说新语》等文献来源。
安身为乐保险法变巧参微赤彪仪同触丝倒了架惵惧踧沑断壁敦重夺席谈经方拙发遣费尔马猜想分鼎纷难否终斯泰该兼钢丝床割付鹳啄辜攉酣呼横戈跃马亨孰厚地黄门鼓吹阍闼浃髓沦肌静躁紧紧斤凿九阴具狱槛穽烤火匡掖来得早掠治灵轸六疾馆流视柳毅传书门杖鸟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塞尘珊瑚钩石亭逝言水引馎饦书铺痑软托形王永民望云卫跸渥涣萷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