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言的意思、逝言的详细解释
逝言的解释
往者之言。《文选·陆机<赠弟士龙>诗》:“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 李善 注:“言慷慨不平,逝者之言多感。” 吕延济 注:“慷慨叹息,往者之言多感。”
词语分解
- 逝的解释 逝 ì 过去,往:逝去。逝川(逝去的流水,喻过去了的岁月或事物)。光阴易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死,多用于对死者的敬意:逝世。长逝。仙逝。 古同“誓”,表决心之词。 笔画数:; 部首:辶;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专业解析
“逝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单字“逝”和“言”的本义及组合来理解。
一、单字释义
-
逝 (shì):
- 本义: 往、去。《说文解字》:“逝,往也。” 指离开、消逝、过去。
- 引申义:
- 死亡、逝世(委婉说法)。如“仙逝”、“长逝”。
- 时间、水流等过去。如“时光易逝”、“逝者如斯夫”。
- 跑、奔驰。如“倏尔而逝”。
- 参考来源: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言 (yán):
- 本义: 说、说话。《说文解字》:“直言曰言。” 指言语、话语。
- 引申义:
- 言论、主张。如“一家之言”、“言为心声”。
- 一个字或一句话。如“五言诗”、“一言以蔽之”。
- 表达、陈述。如“言之有理”、“言归于好”。
- 参考来源: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二、词汇“逝言”释义
将“逝”与“言”组合,“逝言”通常指:
-
已消逝的言论或话语: 指过去曾经说过,但现在已经不再被提及、被遗忘或被时间淹没的话语。强调言语的时效性和消逝性。
- 例: 那些古人的忠告,如今已成逝言,无人记取。
- 参考来源: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4. (该词典收录了“逝言”词条,释义为“誓词。逝,通‘誓’。” 此释义基于通假用法,较为罕见。更常见的理解是字面组合义“逝去的言语”。对于其作为“誓词”的用法,可参考古代文献如《诗经》中“逝”通“誓”的用例。)
-
(古义,通假) 誓词、誓言: 在古代文献中,“逝”有时通假为“誓”。因此,“逝言”可理解为“誓言”,即郑重立下的诺言或决心。这是基于古音通假的特殊用法,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 例: 《诗经·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此处“逝”通“誓”,意为“不要发誓破坏我的鱼梁...”)
- 参考来源: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1988. (在解释“逝”字时,会注明其通“誓”的用法);王力 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务印书馆, 2005.
“逝言”的核心含义是“逝去的言语”,指过去所说、现已不再流传或被遗忘的话语。在特定的古代文献语境中,它也可能通过通假理解为“誓言”。在现代汉语理解和运用中,其“逝去的言语”的含义更为直接和常见。
网络扩展解释
“逝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
基本释义
指往者之言(即过去说过的话或已故者的言论),拼音为 。
- “逝”指时间流逝或死亡(如“岁月易逝”“病逝”);
- “言”即言语、话语(如“诺言”“发言”)。
-
古典出处与情感色彩
该词源自《文选·陆机〈赠弟士龙〉诗》中的“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
- 李善注:“逝者之言多感”,强调对过往言论的感慨;
- 吕延济注:“慷慨叹息,往者之言多感”,进一步体现其遗憾、感伤的情感基调。
-
现代扩展义
在文学和日常语境中,可引申为已消失或不再被提及的话语,常用于表达对过往言论或事物的追忆与怅惘。
“逝言”兼具古典意蕴与现代延伸,既指向具体的过往言论,也承载对时间流逝的哲思。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陆机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稗乘班禄才高八斗草稾曹禺唱游呈样弛担二指方贡番藷俯拾辅职高架铁路梗拒宫醪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孤传汉学黑蚤厚结黄陵祠讲清监牧皛旷棘匕嗟愤金隄近佳进经棘卿巨屏聚蚊成雷里脚手露鸡落着满脸春风梦华闷絶庙论辇致捏搭楩枫偏刻贫儒裘鞸輮曲沙棱石蕊爽鸠唐举谈论风生迢迢贴费呫嗫題名會现身小绺小人效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