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门鼓吹的意思、黄门鼓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门鼓吹的解释

(1).乐曲名。 后汉 乐有四品:《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短箫铙歌》《后汉书·礼仪志中》“ 高祖 定 秦 之月,元年岁首也” 刘昭 注引 汉 蔡邕 《礼乐志》:“三曰《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羣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

(2).职官名。《后汉书·安帝纪》:“壬午,詔太僕、少府减黄门鼓吹,以补羽林士。” 李贤 注引《汉官仪》:“黄门鼓吹百四十五人。”《宋书·礼志五》:“黄门鼓吹、及钉官僕射、黄门鼓吹史主事……给絳褠,武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门鼓吹是中国古代音乐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源自汉代宫廷仪礼体系。该词由"黄门"与"鼓吹"两部分构成:"黄门"原指汉代少府属官机构,因其官署门涂黄色得名,后演变为宫廷近侍的代称;"鼓吹"特指由鼓、箫、笳等乐器组成的军乐仪仗,用于帝王出行、宴飨等重大场合。

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黄门鼓吹是隶属于少府的乐官机构,负责管理皇室仪仗乐队。其成员由"鼓吹令"统领,主要职能包括:①在皇帝车驾出行时演奏《短箫铙歌》等军乐曲目;②在宗庙祭祀时配合雅乐完成仪式流程;③为宴飨活动提供音乐表演。《通典·乐典》特别指出,黄门鼓吹演奏的《朱鹭》《上之回》等曲目,兼具礼仪功能与艺术价值,对后世军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制度沿革角度看,黄门鼓吹在魏晋时期逐渐分化为"鼓吹署"与"清商署"两个系统。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考证,该机构在南北朝时期仍保留"掌百戏鼓吹乐人"的职能,至隋唐时期完全并入太常寺体系。这一演变过程反映出古代礼乐制度与官僚体系的深度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黄门鼓吹”是汉代音乐与职官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一、乐曲名

黄门鼓吹是东汉宫廷音乐的四大品类之一,与《大予乐》《周颂雅乐》《短箫铙歌》并列。主要用于天子宴飨群臣的场合,体现礼仪性与娱乐性,如《诗经》中描述的“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场景。其演奏场合包括殿廷宴饮、皇家仪仗(卤簿)等。

二、职官名

黄门鼓吹也指汉代宫廷中负责演奏此类乐曲的乐官机构。据《后汉书》记载,汉安帝曾削减“黄门鼓吹”人员以补充羽林军,李贤注引《汉官仪》提到该机构编制为145人。乐官需穿戴特定服饰(如绛色短衣、武冠),隶属太仆、少府等官署管理。

补充说明

黄门鼓吹在汉代鼓吹乐中属于最高规格形式,与骑吹、短箫铙歌、横吹并列,承担不同的礼仪功能。其名称中的“黄门”指代宫廷禁门,凸显其服务于皇室的核心地位。

别人正在浏览...

逼劝不求闻达缠商池镜炽肆出车殄寇词穷待会断岫对年反冲力飞缺飞诬粉本服度绠套棺束翰翮鸿儒硕学获生驾长降顺佳器捷讥金丝熏今学基桩军田克落口井宽豁大度匮不足棱层昧墨溟涨默数扒灰强勉迁植清客相公轻罗琼锳齐言榷沽生怕绳愆纠谬时趋收盘讨喜欢天瞩跳跃童奚推咎颓阳土田外辞卧酪陷毁闲路心烦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