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珊瑚钩的意思、珊瑚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珊瑚钩的解释

(1).古人认为的一种瑞应之物。《孝经援神契》:“珊瑚鉤,瑞宝也,神灵滋液,百珍宝用则见。”《宋书·符瑞志下》:“珊瑚钩,王者恭信则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宋书·符瑞志》曰:‘珊瑚钩,王者恭信则见。’然不言其形状,盖自然之宝也。”

(2).用珊瑚所作的帐钩。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丰屋珊瑚鉤,麒麟织成罽。” 清 陈维崧 《菩萨蛮·秘戏》词:“宝篆镇垂垂,珊瑚鉤响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萧詮 诗曰‘珠帘半上珊瑚鉤’,则以珊瑚为鉤耳。”

(3).比喻文章书画华丽珍贵。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飘飘青琐郎,文采珊瑚钩。” 仇兆鳌 注引 师尹 曰:“珊瑚钩,言文章之可贵。” 元 虞集 《题柯敬仲画》诗:“百花潭深濯新锦,持报以比珊瑚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珊瑚钩,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且在古代文献中承载特定文化意象。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本义解析

指以珊瑚制成的挂钩或钩状饰物,属名贵器物。

出处示例:

《汉语大词典》载:“珊瑚钩,珊瑚制成的钩。”此类器物因材质珍稀,多见于宫廷或贵族用品,如帐钩、衣钩等。

唐代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飘飘青琐郎,文采珊瑚钩。”(注:此处以珊瑚钩喻指华美服饰或佩饰)。


二、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1. 比喻文章辞采华美

    珊瑚色泽瑰丽、形态玲珑,古人常借其喻指文辞精妙。

    典出:

    宋代欧阳修《和刘原父澄心纸》:“诗老囊空徒有此,君家宝墨尤清奇……珊瑚钩出沧海底。” 以“珊瑚钩”赞友人诗作如深海珍宝,文采斐然。

  2. 象征翰林学士身份

    唐代翰林学士有佩“珊瑚钩”的传统,成为身份标识。

    文献依据:

    《新唐书·百官志》载,唐制翰林学士入院后赐“白玉、珊瑚钩”各一,后遂以“珊瑚钩”代指翰林。


三、文化意蕴

珊瑚钩因其材质贵重、形态典雅,被赋予高雅、珍贵的象征意义,多见于诗词歌赋:


学术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
  3. 《新唐书·百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朱彝尊《曝书亭集》,四部丛刊本.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来源为权威纸质文献版本;若需在线查阅,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等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珊瑚钩”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理解,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与瑞应象征

  1. 瑞应之物
    古人视珊瑚钩为祥瑞的象征。《孝经援神契》记载其为“瑞宝”,《宋书·符瑞志》称“王者恭信则见”,即国家政治清明时才会显现,带有天人感应的色彩。

  2. 实物用途
    指用珊瑚制成的帐钩。唐代杜甫诗中多次提及,如《八哀诗》中“丰屋珊瑚钩”,描述贵族居所的奢华装饰;清代纪昀也考证其形制,称“珊瑚为钩”用于珠帘悬挂。

二、文学比喻

  1. 喻指文采与艺术
    珊瑚钩被用来比喻珍贵的文章书画。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中“文采珊瑚钩”,以珊瑚钩赞美文辞华丽;元代虞集在题画诗中亦用此意象,强调艺术作品的珍贵。

三、引申争议

  1. 可能的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以柔弱手段迷惑他人”,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后起的引申或误读。

该词本义为祥瑞之物和珊瑚帐钩,后衍生出对文采的赞誉。建议优先参考《宋书》《孝经援神契》及杜甫诗注等权威文献,避免过度解读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霸王鞭财主拆股琛丽鹑衣鷇食待腊谍贼断纸馀墨度日如岁法海放飞罚则飞跑凤凰竹凤尾抚庥告贷恭敬桑梓钩排鬼鬼溜溜洪祚琥珀饧健翮腱子吉良京解之才钧严窥探苦克乐喝喝羸钝龙梭雒诵卖客盲谷面墙而立棉籽靡风迁臣逐客欺谄起虢青牙戎枢入狱三三节上尊折铛设文十世宥能庶乎顺天游饧粥望洋兴叹玩人丧德窝火憋气乌乎五奸相思草仙契显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