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生民的意思、生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生民的解释

[the people;common people] 指人民

泽润生民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苏轼《教战守》

详细解释

(1).人民。《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清史稿·世祖纪二》:“国家设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

(2).生育人。《国语·晋语四》:“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孔子家语·本命》:“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

(3).犹言人类诞生。《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 宋 苏轼 《秦始皇帝论》:“昔者生民之初,不知所以养生之具。”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然自太古生民,近者二十万岁。”

(4).指人类。《孟子·公孙丑上》:“‘ 伯夷 、 伊尹 於 孔子 ,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 孔子 也。’”

(5).保全士兵生命。《左传·宣公十二年》:“ 随季 曰:‘ 楚 师方壮,若萃於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 杜预 注:“同奔为分谤,不战为生民。” 清 唐甄 《潜书·仁师》:“古之用兵者,皆以生民,非以杀民;后之用兵者,皆以杀民,非以生民。”

(6).养民。《左传·文公六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逸周书·本典》:“生民知常利之道,则国彊。”《荀子·致士》:“凡节奏欲陵,生民欲宽。” 杨倞 注:“生民,谓以德教生养民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生民"在汉语词典中具有双重释义,体现了词汇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指周朝始祖后稷的诞生过程,此处"生民"作动宾结构解,意为"生育人类"。至春秋时期,《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生民"中,"生民"已演变为名词性短语,特指"百姓、人民"。

现代汉语体系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人民;民众",强调其作为集合名词的语法功能,常见于书面语体。汉典网进一步补充该词存在"养育人民"的引申义,如《荀子·致士》"生民则致宽"的用法,展现古代政治哲学中"生民"概念的治理内涵。

在古典文献中,《孟子·公孙丑上》"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的用例,佐证了该词作为人类群体代称的稳定性语义特征。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亦指出,"生民"的语义重心随语境变化,既可特指特定族群,亦可泛指全体人类。

网络扩展解释

“生民”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具体分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指人民、百姓
    这是最常见的意思,泛指普通民众。如《孟子·公孙丑上》提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强调孔子在民众中的卓越地位。苏轼《教战守》中“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也以此义指代百姓。此外,《清史稿》中“裨益生民”即指造福人民。

  2. 生育人类
    强调人类繁衍的过程。如《国语·晋语四》载“男女相及以生民也”,说明男女结合以繁衍后代;《孔子家语》也提到男女适龄婚育是“生民”的基础。

  3. 人类诞生或起源
    特指人类的初始阶段,如《诗经·大雅·生民》开篇“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讲述周始祖后稷的诞生神话。章炳麟《訄书》中“太古生民”也指人类早期历史。


二、文化内涵与延伸

  1. 儒家思想中的“生民”
    儒家经典常将“生民”与道德教化、治国理念结合。例如《尚书》强调“泽润生民”,即通过德政养育百姓;荀子提出“生民之本”需通过礼法实现。

  2.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诗经·大雅·生民》以叙事诗形式记载周人祖先的起源,赋予“生民”族群开创者的象征意义。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则用此词表达战乱中百姓的苦难。


三、总结

“生民”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孟子》《诗经》等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败诉八水笔摩苍颢承纳笞妇翁畜畜醋坛子道机凡草焚躬分熟更适葛衣贵降痼瘵还镇横海志懽悰虎夫魂亭火急火燎护尾井乘金冠课殿老实圪蛋乐极则悲趔趄而行灵渊俚俗慢要凝玩凝瞩不转啪嗒彭濞剽劲潜伏乾烘茶陗壍嶔崎入教闰分埽愁帚沈姿蛇盘绶笥失留疎剌霜法鬊云唐肆贪婪无餍条条框框体物通莹鼯腊无头案五洲无主相悖详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