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媪神。地神。 宋 苏辙 《拟合祭天地手诏一首》:“朕践祚临祭,於今八年,既已再见昊天,未尝亲奉神媪,惟父天母地不可以独疏。”参见“ 媪神 ”。
(2).指 西王母 。 清 陈去病 《咏怀·庚子之二》:“而况 秦 汉 王,努力祈不老;而况 周 天子,八骏謁神媪。”
“神媪”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文献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地神
指古代神话中的土地神或地母神,又称“媪神”。宋代苏辙在《拟合祭天地手诏》中提到“父天母地……未尝亲奉神媪”,此处“神媪”即指地神,与“昊天”(天神)对应,体现天地祭祀的礼制传统。
西王母
清代陈去病《咏怀·庚子之二》中,以“神媪”代指西王母,如“周天子,八骏谒神媪”。西王母是道教神话中的女仙之首,此用法可能源于其尊贵神性与母性象征的结合。
补充说明
两种释义均与古代神话或祭祀相关,需根据具体文本判断指向。汉典等工具书收录了该词,但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引用。
神媪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分别是“示”和“女”。示为左边的部首,表示神灵的象征,女为右边的部首,表示女性。该字共有11画。
《神媪》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在神话故事中,神媪是一种被认为具有通神能力的女性。她们能够通过祭祀、祷告等仪式与神灵沟通,并传递神明的旨意给人们。神媪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尊奉为人们与神灵之间的桥梁。
在繁体字中,神媪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稍有差异。
古时候,神媪的汉字写法有一些变化。在《说文解字》中,神媪的写法为“口示女”。“口”代表口腔,表示媪人祭祀时的吟诵和念咒的动作。
以下是一个关于神媪的例句:“当朝大臣特地派遣嫂裴秀川前来请神媪卓玛批示,以期祝福我国大快人心,风调雨顺。”
组词:神灵、祭祀、通神、沟通、旨意
近义词:巫女、宫女、媒婆
反义词:凡人、俗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