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骂詈”。骂,斥骂。多用作书面语。《史记·魏豹彭越列传》:“今 汉王 慢而侮人,駡詈诸侯羣臣如駡奴耳。”《百喻经·妇女欲更求子喻》:“时此妇女便随彼语,欲杀其子。傍有智人,嗤笑骂詈。”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子疾渐剧……努目向人,势甚汹涌,他人近前尚可,独与父若宼仇,指名駡詈。”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也没有特别的骂詈之辞,要专一倾注在素馨和香蕉上。”
“骂詈”是一个汉语词语,属于书面用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指用言语斥骂、辱骂,通常带有强烈贬义。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2. 结构与发音
3. 历史用例
4. 现代使用
当代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日常口语中更倾向用“辱骂”“咒骂”等词替代。
总结
“骂詈”强调书面化的严厉斥责行为,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贬义色彩。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史记》相关篇章。
骂詈(mà lì)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于描述言辞或举止粗俗、恶劣、失礼,以侮辱、侮蔑、辱骂他人的行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不文明的语言或粗鄙的态度。
骂詈这个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第一个字是“骂”,第二个字是“詈”。
“骂”的部首是马,并且有6个笔画。它指的是用恶言辱骂、责备、指责他人。
“詈”的部首是言,并且有12个笔画。它指的是辱骂、诋毁、批评。
骂詈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语。在现代简化字中,这个词的拆分和书写方式没有发生变化。在繁体字中,骂詈的写法是「罵詈」。
在古代汉字中,骂詈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它依然由两个字组成。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是「駡詈」。
1. 他骂詈了那个无辜的女孩,使得她非常伤心。
2. 不管面对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而不是骂詈他人。
组词: 詈骂、辱骂、漫骂
近义词: 辱骂、恶言、责骂
反义词: 赞美、赞扬、称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