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急就篇》卷一“急就奇觚与众异” 唐 颜师古 注:“觚者学书之牘,或以记事,削木为之,盖简属也……今俗犹呼小儿学书简为木觚章,盖古之遗语也。” 章炳麟 《訄书·儒法》:“箸之简牘,拭之木觚。”
(2).古代的木质酒器。 宋 张抡 《绍兴内府古器评·商木觚》:“ 商 木觚,铭一字。”
“木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书写的多棱形木制载体,主要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制与功能 木觚是将圆木加工成三棱、六棱等多面柱状的长条,表面可书写文字。这种设计比普通竹简拥有更大的书写面积,常用于记录重要文书或存档文件。
材质与演变
文献关联 《论语·雍也》中孔子感叹“觚不觚,觚哉!觚哉!”,传统解读指向酒器形制变化反映礼崩乐坏,但有学者推测也可能隐喻书写载体的形制变迁,不过此说法缺乏权威考古佐证。
注意:当前关于木觚作为文书载体的记载主要来自非权威来源,考古实物证据较少。建议结合《睡虎地秦简》等出土文献中的“觚”字用法,或参考汉代《急就篇》“急就奇觚”的记载进一步考证。
《木觚》(mù gū)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一种古代盛酒器皿,类似于现代的酒杯或酒壶。
《木觚》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木”和“角”。其中,“木”的笔画数为4,而“角”的笔画数为7。
《木觚》最早出现在《集韵》中,是一部古代的韵书,收录了许多古代汉字和词语。《木觚》作为其中的一个词语,用来表达古时候有关酒器的意思。
《木觚》的繁体字为「木箍」。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有所变化。以《木觚》为例,古时候的书写方式更加简练,字形较为扁平,具有一种独特的古风韵味。
1. 古人在宴会上常用木觚来盛放美酒。
2. 古代文人雅士常以木觚为酒伴,情谊深厚。
木杯、木盆、木桶、觚足、琵琶觚。
酒杯、酒壶、酒器。
水杯、水壶、水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