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牒的意思、军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牒的解释

军中的文书。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牒"是古代汉语中的军事专用术语,由"军"与"牒"二字复合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特指古代军队系统中使用的正式公文或档案文书,主要用于记载军事部署、人员调遣等重要信息,具有法定效力。

从字源学角度分析,"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释为"札也",本义指书写用的竹简木片,后引申为官方文书。在军事语境中,《武经总要》记载"凡调兵,必下军牒",说明其核心功能是传达军事命令。

该词汇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主要用于记录军备物资(《周礼·夏官》);汉唐时期发展为调兵凭证(《汉书·高帝纪》注);宋元后延伸至包含将士功过的考核档案(《宋史·职官志》)。现代《辞海》将其定义为"古代军事机关往来的文书"。

典型用例可见于《资治通鉴·唐纪》"遣使赍军牒诣灵武",此处指代正式调兵文书。清代考据学家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特别强调"军牒非将帅不得擅启"的保密特性。

在当代军事史研究中,《中国文书大典》将其归类为"军事移文"范畴,与普通行政文书形成制度性区隔,突显古代军事管理的专业化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军牒”是古代军事领域中的专用文书,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展开:

一、基本释义

“军牒”指军队中用于传达命令、记录战事或下达任务的官方文书。该词由“军”(军队)和“牒”(文书、证件)组成,字面含义即“军事文件”。

二、历史用例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写道:“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描述了军牒作为紧急调兵凭证的功能。此例表明军牒在战事中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

三、功能与特点

  1. 内容范畴:涵盖调兵指令、作战部署、军情记录等,是古代军事行动的重要凭证。
  2. 权威属性:作为官方文书,具有强制执行力,违反者可能受军法处置。
  3. 形式演变:不同朝代可能有差异,但核心功能始终围绕军事管理展开。

四、延伸用法

现代语境中,“军牒”可比喻具有强制力的命令或规范,例如形容公司突然下达的重要通告时,可用“犹如一纸军牒”来强调其严肃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文献中的军牒实例,可参考唐代军事典籍或《李商隐诗集》。

别人正在浏览...

霸岸八咏背囊采猎财施谗子朝要成羣打夥此家垫角跌家打事曡韵扼捥房缗粉房封二黻裳欢感黄金失色环介卉布狐鸣枭噪架犂尖滑节年静局慨当以慷口诵两粤犂锄厉浊激贪马环门童幂级数慜顾木客木腔千瓦倾盖黥军七魄求职塞渊三蠹珊瑚岛伸舌头神莹神助赎回兕觵四垠兔管屯变晚笑五旗儛招消化不良小家子气挟细拿粗席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