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农历每月初一。《论语·乡党》:“吉月,必朝服而朝。” 何晏 集解引 孔 曰:“吉月,月朔也。” 邢昺 疏:“‘吉月,月朔也’者,以《诗》云‘二月初吉’,《周礼》云:‘正月之吉’,皆谓朔日,故知此吉月谓朔日也。”
(2).指正月。《后汉书·马融传》:“乘舆乃以吉月之阳朔,登於疏鏤之金路。” 李贤 注:“阳朔,十月朔也。”按, 汉 初以十月为岁首。参见“ 吉 ”。
(3).吉利的月份。《仪礼·士冠礼》:“吉月令辰,乃申尔服。” 贾公彦 疏:“上云令月吉日,此云吉月令辰,互见其言。”
"吉月"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一、指农历每月初一 《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农历每月朔日(初一)",源自先秦礼仪用语。《论语·乡党》记载:"吉月,必朝服而朝",此处特指君主每月初一的朝会仪式。古代历法中,初一作为新月之始,被视为阴阳交替的吉时,《礼记·玉藻》郑玄注强调"吉月,月朔也"的历法地位。
二、泛指吉祥月份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补充释义为"吉利祥瑞的月份"。《后汉书·马融传》载"乘吉月之浩荡",此处吉月指适合重大仪典的时段。该用法常见于传统择吉文化,如《协纪辨方书》记载古代婚嫁、营造等事项的月份选择标准,将特定月份称为"吉月"以趋利避害。
现代语言使用中,该词多出现于学术研究、文史著作及传统礼仪文献,日常口语已较少使用。两个义项的演变轨迹,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
“吉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农历每月初一
出自《论语·乡党》:“吉月,必朝服而朝。”据汉代学者孔安国注解,“吉月”即“月朔”(每月初一),古代初一被视为重要日子,需穿朝服行朝礼。
指正月(农历一月)
古代以正月为岁首,称为“吉月”。例如《后汉书·马融传》提到“吉月之阳朔”,李贤注解释为十月朔,因汉初以十月为岁首。
泛指吉利的月份
在《仪礼·士冠礼》等文献中,“吉月”与“令辰”并用,表示适合举行仪式的吉祥时间。现代用法中也可引申为幸运、顺利的时段。
白燕并发症博明产后热称体载衣辞让骀背鹤发当不过丁字库洞猺渡江曲感目高宗刻象汉文含章殿红英桦烟家当讲供奬状狡焉思启鮆力襟怀磊落锦缆进贤退佞究度君贶句投拘学口硬焜昱籁籥老三老四帘幙连山眉淩跞琉璃灯螺山马枚码碯马赵温周耐久朋排拓膨大遣哀乾灾切人钦此器质裙屐区区之众山嵌设网适意殊才随近逐便阗塞通计文章宗工五谷丰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