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耗的意思、折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耗的解释

[damage to goods;loss of goods] 货物在运送、保存过程中,数量上的损失

桔子从广东运至北京,水分折耗不少

详细解释

损失消耗。《后汉书·冯绲传》:“前后所遣将帅,宦官輒陷以折耗军资,往往抵罪。”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叔叔,我买将那仓小米儿来,又不敢舂,恐怕折耗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又赎苗质民田万餘亩,曰官赎田,以补助折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折耗在汉语词典及专业领域中的核心含义是指自然资源在开采、利用或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可恢复的消耗或价值减少。它主要应用于会计学、资源管理和经济学领域,特指那些具有有限储量、会随开采而逐渐枯竭的自然资源(如矿产、石油、天然气、森林等)的成本分摊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核心概念

    折耗是指将自然资源的取得、勘探和开发成本,在其可开采年限或预计消耗量内进行系统分摊的过程。它反映了资源实体储量的减少和经济价值的消耗,类似于固定资产的折旧,但对象是递耗资产(Wasting Assets)。其本质是成本回收机制,确保资源开采企业的收益与成本相匹配(参考:《企业会计准则》自然资源相关章节)。

  2. 应用领域

    折耗概念主要适用于采掘业和林业:

    • 矿业: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分摊。
    • 林业:砍伐天然林或经济林时,林木资源的消耗成本分摊。
    • 其他自然资源:如地下水、特定渔场等可耗尽资源的管理也可能涉及类似概念(参考: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应用指南)。
  3. 会计处理与目的

    在财务会计中,折耗是一项重要的费用项目:

    • 目的:将巨大的前期资本投入(购买矿权、勘探费、开发建设费等)合理地分配到资源被开采并销售的各会计期间,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准确计算各期利润。
    • 分录:计提折耗时,借记“折耗费用”,贷记“累计折耗”(或直接冲减自然资源资产账面价值)(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4. 计算方法

    最常用的折耗计算方法是产量法(Units-of-Production Method): $$ text{单位折耗额} = frac{text{自然资源资产成本 - 预计残值}}{text{预计可开采总量}} $$ $$ text{当期折耗费用} = text{单位折耗额} times text{当期实际开采量} $$ 这种方法将成本分摊与实际开采量直接挂钩,被认为最能准确反映资源的消耗(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教材,递耗资产章节)。

  5. 实例说明

    假设一家矿业公司花费1亿元取得一座煤矿(无残值),预计可开采原煤2000万吨。则单位折耗额 = 100,000,000元 / 20,000,000吨 = 5元/吨。若某年开采并销售了100万吨煤,则该年折耗费用 = 5元/吨 * 1,000,000吨 = 500万元。这笔费用计入当年损益,同时减少煤矿资产的账面价值或增加累计折耗(参考:同上)。

折耗是一个专门术语,特指对有限自然资源在开采利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消耗进行会计计量和成本分摊的过程。它是资源型企业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体现了资源稀缺性和成本补偿原则。其核心在于将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成本,按照实际消耗量(产量)系统地转化为各期的费用。

网络扩展解释

“折耗”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日常含义(读音:shé hào)

指物品在运输、储存或加工过程中因自然因素(如蒸发、破损)造成的数量减少。例如:

二、会计学术语(读音:zhé hào)

在会计领域,指将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的成本分摊到开采或使用周期中的过程,类似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具体表现为:

  1. 分摊方式:根据实际开采量计算每期成本;
  2. 财务报表:自然资源账面价值需扣除累计折耗。

三、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四、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专业会计处理,可参考权威财务教材或会计准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绢傍犯霸桥辨愬鬓畔滨涯卜旦补服不男辰牌赤体愁蹙雠视传盏吹毛利刃二谛发端发福发酵酒法郎吉凡·爱克兄弟方先生烦蒸丰遂佛骨腹疾狗窦大开关吏和贽怀玉斛二瘕婚俗佳兵渐至佳境进进进时捐放局蹴科发两傍琭簌美善明瞳袍笏登场蒱博轻訬劝农入机散商石漆水套四人杰素床贪怯停航徒单刓阙向晨香象绝流瀣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