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urtyart;ground for drying grains]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2) [palace (in ancient times, a place for an emperor to declare punishment and prize or instructions)]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1).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玉台新咏·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唐 杜甫 《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佩剑鸣相磨。”
(2).传说 雷公 问人的经络血脉, 黄帝 坐明堂以授之。故后世医家称标明人体经络、针灸穴位之图为“明堂图”。称人身上的一个针灸穴位为“明堂”。参阅 宋 于惟德 《〈铜人腧穴灸图经〉序》。
(3).墓前祭台。又称为券台。《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 李贤 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壙中也。”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倒塌了明堂瓦舍,崩损了石器封坛。”参见“ 券臺 ”。
(4).道教称两眉之间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明堂平白,长耳广顙。” 王琦 注:“《黄庭经》:‘明堂四达法海源。’ 梁邱子 註:‘眉头一寸为明堂。’”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一箇拳来到眼跟前,轻躲过臂忙搧……这一箇明堂里可早叉翻背,这一箇嘴缝上中直拳,这一箇扑的腮揾土。”
(5).旧时看风水所用的术语。指墓前的所谓地气聚合的地方。见 明 缪希雍 《葬经翼·明堂论》。
(6).相术术语。按八卦方位划分手掌,明堂位于手掌的正中央即掌心。《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 志存 谦让一番,先索 马氏 右掌一看, 志存 先赞道:‘掌软如绵,食禄万千,便不是寻常的,看掌纹深细,主为人聪明伶俐。中间明堂深聚,天地人三纹清楚,财帛丰盈,不消説了。’”
(7).名堂;花招。 蹇先艾 《在贵州道上》:“我一年四季都在外头,晓得她在家搞些啥明堂。”
(8).方言。院子。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为搬了房子,﹝ 海婴 ﹞常在明堂里游戏。”
(9).方言。打晒粮食的场地。
“明堂”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随历史、文化及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古代帝王政教场所
明堂最初是先秦时期帝王会见诸侯、举行封赏及祭祀庆典的场所。据《逸周书》记载,周公曾建明堂以“明诸侯之尊卑”,不同方位对应不同名称(如东方青阳、南方明堂等),中央为太庙。
示例:《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即指此意。
建筑形制与功能
明堂建筑规模宏大,如唐代武则天在洛阳所建明堂(万象神宫),高80余米,主殿为圆形,象征天圆地方,是古代礼制建筑的代表。
地气聚合之地
在风水学中,明堂指穴前或阳宅前方地气汇聚的空地,要求开阔平整、藏风聚气,分为:
吉凶格局
“明堂”一词贯穿古代政治、建筑、风水及民俗,既象征权力与礼制,又体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逸周书》或风水典籍《山水发微》。
《明堂》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古代中国帝王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也代表着君主的尊严和权威。
《明堂》的部首是日字旁和土字旁,其中日字旁(明)表示光明、明亮,土字旁(堂)表示房屋。它的总笔画数为13。
《明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和最知名的明堂建筑是在北京的故宫中,作为明朝和清朝皇帝举行庙会和祭祀仪式的场所。在繁体字中,明堂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明堂的写法有所不同。明字在古代有许多变体,而堂字在古代的写法则是以“殳”代替了现代的“土”字旁。
1. 皇帝每年都在明堂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
2. 明堂是古代帝王体现权威的地方。
1. 德明堂:意为道义明亮的场所。
2. 开堂:意为举行仪式或讲演的开始。
3. 霞堂:意为太阳升起时的光辉所在,比喻位高权重的人物居住或居所。
1. 皇宫:指皇帝和其家族居住的地方,也是举行庆典和祭祀的场所。
2. 神殿:指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建筑物,也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
荒凉:指荒无人烟的状态,与明堂作为富丽堂皇的地方形成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