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 唐 时粮仓名。《通典·食货十》:“自 河阴 候水涨涸,漕送 含嘉仓 。”《通典·食货七》:“ 隋 氏 西京 太仓, 东京 含嘉仓 、 洛口仓 , 华州 永丰仓 , 陕州 太原仓 ,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宋 曾巩 《汴水》:“ 江 南租船,自 淮 西北泝 鸿沟 ,转相输纳於 河阴 、 含嘉 、 太原 等仓,凡三年,运米七百万石者, 唐 开元 之际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六典》: 东都 曰 含嘉仓 。自 含嘉仓 转动,以实京之太仓。”嘉,一本作“ 加 ”。
含嘉仓是隋唐时期洛阳城内的大型皇家粮仓遗址,其名称与功能可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历史背景作如下解释:
含
本义为“衔在口中”,引申为“容纳、包含”。此处指粮仓容纳、贮藏粮食的功能,象征国家储备丰盈。《说文解字》释“含”为“嗛也”,即包容之物。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链接)
嘉
意为“美好、吉庆”,如《尔雅·释诂》注“嘉,善也”。用于仓名既寄托五谷丰登的祥瑞寓意,亦体现国家对粮储的重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链接)
仓
泛指储藏粮食的建筑物,《说文解字》称“谷藏也”。含嘉仓的“仓”特指官办大型粮窖,属国家战略储备设施。
含嘉仓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唐代扩建为全国最大粮仓,据《唐六典》载,其储粮约占全国官仓总量的43%。仓城位于洛阳宫城东北,占地约43万平方米,地下窖穴密集,采用夯土筑壁、火烤防潮等技术,可储粮数百万石。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链接)
1971年洛阳考古发现含嘉仓遗址,其中160号窖穴留存约25万斤炭化粟米,窖砖刻铭“长寿元年(692年)调露元年(679年)租米”等文字,印证其集中管理、严格轮换的仓储制度。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古代农业经济与工程技术的实物见证。
来源:洛阳市文物局(链接)
“含嘉仓”作为专有名词,指代隋唐时期洛阳皇家粮仓,其名称融合“容纳嘉谷”的汉字本义与“国泰民安”的政治愿景,是古代仓储文明与汉字文化结合的典型范例。
“含嘉仓”一词有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历史遗址含义(主流解释)
含嘉仓是隋唐至北宋时期的大型皇家粮仓,位于今河南洛阳老城北。其名中“嘉”寓意美好,“仓”指粮仓。该仓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沿用500余年,主要用于存储东部州县的漕粮,保障都城粮食供应。唐代天宝八年(749年),其储粮量达583万石,占全国总储粮近一半,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
成语含义(需谨慎使用)
部分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才华或学识被埋没”的成语,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现代误传。建议优先采用历史含义。
历史相关细节补充: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若涉及历史文化,需以考古和史籍记载为准。
襃加苞桑罢弱伻头憋怤逼死拨发播琴惨凛斥叱醇壹聪智榱椽单綫捣叉子打平和彫摩挏乳发奸隔日躬行实践挂履过付合力红头遑论弧弓江西诗派嘉言懿行嘉娱金箍子进竞金注儁气课额酹觞连晴领峤赁佣龙战虎争毛茸末茶滂滂萍合清种亲疎软壁折锉视为畏途手面水情蜀江数九天梳妆台四统碎义天经地义晚步象尼淆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