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季的最后一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 汉 扬雄 《羽猎赋》:“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自今选举,每以季月,本曹与吏部銓简。” 唐 元稹 《春》诗:“季月行当暮,良辰坐难穷。”
“季月”是汉语中用于描述农历(阴历)季节划分的术语,其含义如下:
季月指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对应农历的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例如:
现代公历的季度划分(如第一季度1-3月)与农历不同,季月特指传统农历的月份。例如,公历的3月可能对应农历二月或闰月,而非固定为季月。
在文学中,“季月”可引申为季节末期的意象,如唐代元稹诗句“季月行当暮”描述春末时光流逝。
提示:如需了解不同朝代对季月的具体应用,可参考《北史》《文选》等文献(来源、3、7)。
季月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其意思是指四季中的某一个月份,通常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月份。
季月的部首是月字旁,由左边的月字和右边的己字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5画。
季月最早是出现在古代汉字中,它的原意是指每个季节中的月份。在繁体字中,季月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季月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例如,在古代的《说文解字》中,季月的写法为「學殺之部,月初之字」,可以看出其与现代写法的区别。
1. 今年的季月特别寒冷。
2. 来年的这个季月里,将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
1. 季节(指春夏秋冬四个季度)
2. 月份(指一年中的月份)
3. 季度(指一年中的四个季度)
1. 月份
2. 季度
1. 非季月
2. 异质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