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菽麦的意思、菽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菽麦的解释

(1).豆与麦。《诗·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礼记·内则》:“饘酏酒醴,芼羹菽麦。”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松柏无完枝,菽麦断萌蘖。”

(2).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愚夫不为也,况僕颇别菽麦者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菽麦”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ū mài,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指豆类(菽)与麦类(麦)两种农作物,属于古代常见谷物。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提到“禾麻菽麦”,《礼记》中也有“芼羹菽麦”的记载。

  2. 比喻意义
    因豆与麦形态差异明显,常被用来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如《左传》中“不能辨菽麦”形容人愚钝,后演变为成语“不辨菽麦”,比喻缺乏基本常识或判断力。


二、文献出处

  1. 经典典籍

    • 《诗经·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 南朝刘孝标《辩命论》用“智昏菽麦”强调分辨能力的重要性。
  2. 近现代引用
    清代黄燮清诗句“菽麦断萌蘖”借农作物生长状态暗喻社会动荡。


三、现代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或《左传》相关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菽麦》的意思

《菽麦》(shū mài)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豆类和麦类作物。在古代文献中,经常用来泛指粮食和农作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菽麦》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艹”和“麦”。其中,“艹”是草字头部首,“麦”是独体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的笔画统计,菽的笔画数为6画(艹部4画,一横2画),麦的笔画数为11画(麦部11画)。

来源和繁体

《菽麦》源于古代汉字,菽和麦都属于古代汉字中的食物类字。

在繁体字中,菽的写法保留了艹部,只是筆劃稍有差异;麥的写法则变成米字旁里畫一橫,麥的筆畫数目也多了幾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菽的写法稍有不同。《康熙字典》中记载的古字形为“艹卄它”,多了一个部首“它”。这个字形是在“艹”部下方加上“㇘”表示“它”部。这个字形保留了“菽”的初稿样子。

麦的古字形中,麦部上方的部首写作“禾”,表示与稻谷相关。这个字形的写法也是古代麦的初稿样子。

例句

1. 农民们种了一片菽麦作物,希望能够有好的收成。

2. 这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菽麦类,因为气候适宜。

组词

菽豆、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稻谷、薏苡

近义词

粮食、农作物、作物、谷物

反义词

禾苗、青草、花卉、果蔬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