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德的意思、下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德的解释

谓德之下者。《老子》:“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庄子·盗跖》:“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 元 耶律楚材 《题万寿碑阴》:“上德无可德,下德方记铭,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下德”是道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经典文献和注解中综合理解:

  1. 基本定义
    “下德”指德性中的次等层次,与“上德”形成对比。根据《老子》第38章“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其本质是刻意追求德的形式而失去自然本性。

  2. 经典文献中的表现

    • 《庄子·盗跖》以“勇悍果敢,聚众率兵”作为下德的例子,强调其功利性与刻意性。
    • 元代耶律楚材的诗句“上德无可德,下德方记铭”进一步揭示了上德的无为与下德的有为之分。
  3. 具体行为特征

    • 形式化: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自然流露(上德),而恋人刻意表达爱意则属于下德。
    • 目的性:下德常带有功利目的,如通过道德行为博取赞誉或利益。
    • 局限性:因其依赖于外在规范,易导致“不失德却无德”的矛盾状态。
  4. 哲学内涵
    道家认为,上德是顺应自然的无为境界,而下德则是人为造作的结果。两者本质差异在于是否刻意“为德”。

建议结合《道德经》第38章全文及王弼注本,可更深入理解这一概念在道家思想体系中的定位。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下德的意思

下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含义是指言行得体,品行端正,符合道德规范的意思。它是由“下”和“德”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下德”的拆分部首是分别是“一”和“彳”,其中“一”是指人,而“彳”是指行走的脚部。

根据笔画数来看,第一个字“下”有5画,第二个字“德”有10画。

来源

“下德”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儒家经典《论语》,是对行为规范的要求。

繁体

在繁体中文中,“下德”这个词通常会用“下德”两个字直接表示,没有单独的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汉字的书写规范,古时候写“下德”依然是由“下”和“德”两个字组成,只是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例句

1. 德高望重的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教育他们要具备良好的下德。

2. 他为人宽厚谦和,以点滴的善行展示着自己的下德。

组词

1. 德行:指人们的品行举止,德行优良。

2. 德高望重: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受到尊敬和仰慕。

3. 德育:指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

近义词

1. 品德: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2. 修养:指个人经过长期培养形成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反义词

不良行为、恶习、道德败坏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白黑颠倒搬兴废巴歈倍奸不怎么样朝末楚酿丛滋低级地埒底授斗拔豆腐皮二年生芳花忿激夫娘构兴灌制寒陋豪民鸿断鱼沈花图话意鹘嘲活期几般解雠荆棘满途惊美靖难儆醒景阳妃羁逆极势剧令擂鼓鸣锣两戒两政迈世民下目眩头昏凝冻牛毛雨爬疏晴煖穷本极源三小戏説长话短缩色锁闼素色铁树花开停藏吐刚驼鼍将无怪五谷不升崤函信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