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署事的意思、署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署事的解释

处理公事或代理职事。《南史·沉庆之传》:“ 庆之 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輒恨眼不识字。” 宋 范仲淹 《邠州建学记》:“明年春,予得请,为 豳城 守。署事之三日,謁夫子庙。”《红楼梦》第一一○回:“从前奶奶在东府里还是署事,要打要駡,怎么那样锋利?谁敢不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这是补实的价钱;若是署事,还可以便宜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署事"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境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代理或暂时代理职务,常见于古代公文及职官制度文献。该词由"署"(签署、代理)与"事"(职务、事务)构成,强调临时性履职特征。例如《明史·职官志》载:"凡内外官给由,吏部备查,仍行都察院考核,称职者引奏复职,平常者复职,不称者黜降,其署事、试职者如例",此处"署事"特指官员试任阶段的职务代理行为。

词源可追溯至汉代官制,据《说文解字》释义:"署,部署,有所网属",引申为临时代管政务。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权知》中辨析:"宋初,太祖始置权知,即唐署事官之遗意",揭示该词与"权知""摄事"等职官术语的沿革关系。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仿古语境,如《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将"署事"列为职官制度术语,释义为"官员未实授前暂时代理职务"。在语义辨析层面需注意与"摄政""假署"等近义词的差异,后者侧重更高层级的职务代行。

网络扩展解释

“署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ǔ shì,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处理公事或代理职事,常见于古代官场及文献中。例如官员因故无法履职时,由他人暂代职务并处理相关事务。

二、详细解释

  1. 词源构成

    • “署”本义为安排、处理(如“部署”),引申为代理职务(如“署理”);
    • “事”指具体事务,组合后强调临时代理并处理公务的行为。
  2. 历史用例

    • 《南史》记载沉庆之因不识字,处理公务(署事)时深感不便;
    • 范仲淹在《邠州建学记》中提到“署事之三日”,指代理职务期间的工作。

三、语境应用

四、相关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职官制度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南史》《邠州建学记》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息边戈抃手便信擘指不宣而战采蕨抽列村扉雕捍萼緑苻朗皁白该贯告诀格除格物共居钩玄官给佹琐掴打骇怪寒凛凛洪潦輷然画集皇汉黄篛护筑荆柴谨戒巾笥激贪厉俗积习难除居贩郡寄獠者裂叶风六用理虚縻绠南海舶蜺帱凭栏萍水礐盘取予有节三节人设枑生手生脚诗扇陶物体育为德不卒巍蟠象觚详赡小惠小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