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德的意思、上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德的解释

(1).至德;盛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子·解老》:“德盛之谓上德。” 南朝 梁 江淹 《后让太傅扬州牧表》:“自非上德横乎天地,高绩格於区宇,烈誉馥於一时,茂名鬱乎当世者,岂有降今日而莫先哉!” 元 耶律楚材 《题万寿碑阴》诗:“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

(2).指帝德。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諭,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3).借指帝王。 明 徐渭 《代被论乞免得温旨谢表》:“重誓餘生,捐酬上德。”

(4).崇尚德行。上,通“ 尚 ”。《管子·戒》:“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物,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二月, 晋 郤縠 卒, 原軫 将中军, 胥臣 佐下军,上德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德"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核心义项,其解释均源自权威汉语词典及古代经典文献:

一、至高无上的道德(名词)

指最崇高、最完善的德行境界,通常与自然无为、不刻意彰显的美德相关联。

典源依据:

《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此句强调真正的至德不执着于形式上的道德标榜,而是顺应自然之道。

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最高的道德";《古代汉语词典》注:"至德,盛德" 。


二、帝王的德泽(名词)

特指君王的恩德或圣明之政,多见于史书与政论。

文献例证: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上德无极,存定四极。"

词典释义:

《辞源》释:"帝王的德泽";《王力古汉语字典》注:"君上之德" 。


三、崇尚德行(动词)

作动词时,表示推崇、尊奉道德准则。

典籍用例:

《管子·戒第》:"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物。" 意指君主应崇尚德行而轻功利。

词典释义:

《汉语大字典》释:"崇尚德行";《故训汇纂》引《广雅·释诂一》:"上,敬也" 。


权威词典释义对比

词典名称 义项一 义项二 义项三
《汉语大词典》 最高的道德 帝王的德泽 崇尚德行
《古代汉语词典》 至德,盛德 君王的恩惠 尊奉道德
《辞源》(修订本) 上等的德行 帝王的恩德

文化内涵延伸

"上德"概念根植于道家哲学,尤以《老子》为思想核心。其本质区别于形式化的伦理规范(下德),强调内在无为而化的境界,对后世政治伦理(如"德治"思想)及个人修养观影响深远。司马光《资治通鉴》称:"上德者,以无为为为,以无私为私",进一步阐释了其超越功利性的特质。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6.
  3. 王力.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
  4. 宗福邦等. 《故训汇纂》. 商务印书馆, 2003.

网络扩展解释

“上德”一词的释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综合权威资料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至德与自然无为
    源自《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指最高层次的德不刻意标榜德行,而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达到“无目的”的境界。这种德性超越形式,强调内在修养而非外在表现,与“下德”(执着于形式之德)形成对比。

  2. 帝德与帝王象征
    在政治语境中,“上德”可指帝王之德或代指帝王本身。如汉班固《两都赋序》提到“宣上德”即颂扬君主德行。

二、延伸含义

  1. 崇尚德行
    作动词时,“上”通“尚”,意为推崇道德修养。如《韩非子·解老》中“德盛之谓上德”,强调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三、哲学内涵

《道德经》将“上德”置于道德层次顶端,认为其本质是“无为且无目的”,与“上仁”“上义”等逐级退化的道德形式形成对比。这种思想影响了后世对自然法则与人性本真的探讨。

四、应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道德经》中“上德”的哲学体系,可参考、8的完整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傲态白沙隄般匠碧筹比值鼻痔肠臃茶子油吃蹶大房戴山鳌戴天蹐地等号睹物兴情鹅溪发憾防肃凤友鸾谐光伏效应还国闳卓后浪推前浪圜流焕彰浑象击菒禁墀金斧九品寮掾历鹿明昧民和木槿难熬派赖篇体平坦皮脂啓发七贤鹊乳热心苦口荣芬儒服上市公司山吏部石漠书馆赎愆泗上忐忐忑忑特庙捅马蜂窝洧外文柄夏虫不可以语冰县廷卸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