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馆的意思、书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馆的解释

(1).古代教授初学之所。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八岁出於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謫,或以书丑得鞭。 充 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 婉儿 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国子监都领之。” 王国维 《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 汉 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仓頡》、《凡将》、《急就》、《元尚》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

(2).教授典籍之所。 清 方苞 《<余东木时文>序》:“子之尊人与余共事书馆,无间晨夕,后虽各有典司,而旬月中未有不再三见者。” 清 桂馥 《札朴·书馆》:“今以教授馆为书馆,读如书籍之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馆"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释义

"书馆"(shū guǎn)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

  1. 古代教育场所:指旧时私人设立的学堂或教学机构,主要用于儿童启蒙教育,教授识字、写字及基础经典。此义项侧重其教育功能,常见于历史文献。
  2. 书籍收藏与阅览场所:现代汉语中可泛指藏书、借阅的场所,如小型图书馆、书斋或书店,但使用频率低于"图书馆"。

二、历史演变与用法解析

  1. 古代教育机构

    • 教学性质:汉代已出现"书馆"记载,教师称"书师",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教材包括《仓颉篇》《急就篇》等(详见《汉语大词典》第5卷第1123页)。
    • 社会功能:作为民间基础教育载体,区别于官学,常见于乡村或市井,如王充《论衡·自纪》载"八岁出于书馆"。
  2. 现代延伸义

    • 藏书空间:部分方言或特定语境中可指藏书室(如"私家书馆"),但需结合上下文区分于"图书馆"。
    • 文化机构别称:偶见于书院、文化馆的雅称,如"古籍书馆"。

三、权威辞书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旧时教童蒙的处所",并引用《后汉书·包咸传》"往东海立精舍讲授"及汉代王充例证(卷5,第1123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标注为"旧时指私塾",强调其历史教育属性(第1186页)。

  3. 《国语辞典》(台湾商务印书馆):

    补充说明"收藏书籍的房舍"为次要义项,主释"教读的学堂"。

四、文化背景补充

"书馆"在中国教育史中代表早期民间教育形态,与"私塾""义学"功能相近,但更侧重基础文字教学。其演变反映了从传统启蒙教育到现代公共图书机构的语义迁移,需注意古今语境差异。


注: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历史用例可进一步查阅《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主编)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书馆”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教育场所
    • 指汉朝及以后设立的初级教育机构,相当于现代私塾。主要教授儿童识字、书写等基础知识。如《论衡》记载:“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
    • 清代也指教授典籍的高等学府,如方苞提到的“共事书馆”。

二、词义演变

  1. 文化场所的扩展含义

    • 藏书与学习空间:宋代以后,逐渐与“图书馆”概念关联,形容藏书丰富、适合静心学习的场所,如“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现代用法。
    • 书店或书房:明清小说中,“书馆”也指书店或私人书房,如《喻世明言》提到的“书馆”兼作书籍售卖处。
  2. 民间文化场所

    • 在部分语境中,书馆指代茶馆中设有评书表演的场所,常见于清代至民国时期。

三、现代比喻用法

  1. 象征意义
    • 现代常以“书馆”比喻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用于鼓励学习,如“大学书馆”的表述。

四、文献佐证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悃暴露熛薰壁藏搀假淳人刺面大出进大家伙地下铁路东冲西决斗虫读别佛舍根素冠弁广德王馆僚桂籍浩邈豪奴蕙损兰摧昏撒急稻子京洛尘昆仑黄来回拦索冷然灵脂卖爵鬻官冒破煤房门画鸡儿描黛内书生农殖强蛮轻翾铨镜筛扬鳝羹少不经事诗狱私历碎话琐愞讨扑天际真人踢达停儅讬家万机主卧理香鈎相肖小忽雷小倦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