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浑象的意思、浑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浑象的解释

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又称浑天仪。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以水银转之,置於密室,与天行相符, 张衡 、 陆绩 所为。”《清史稿·天文志三》:“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星为浑象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浑象是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中的重要类型,又称"浑天仪"或"天体仪",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立体模型演示天体运行规律。作为传统天文观测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产物,浑象在汉语语义中既指具体的仪器实体,也引申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具象化表达。

从器物构造分析,浑象主要由三层同心圆环构成主体框架:最外层为固定不动的"六合仪",中层可转动的"三辰仪"镶嵌二十八宿星图,核心层则是象征天球的"四游仪"。这种嵌套式结构精准对应《周髀算经》记载的"盖天说"理论体系。东汉张衡改进的漏水转浑天仪,首次实现水力驱动与天象同步运转,将静态模型发展为动态模拟装置,该技术细节在《后汉书·张衡传》中有明确记载。

在文化内涵层面,浑象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宋代苏颂主持建造的水运仪象台集浑仪、浑象与报时装置于一体,其设计图纸收录于《新仪象法要》,该文献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为"中世纪天文钟的卓越典范"。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虽简化传统浑象结构,却通过增加刻度精度将赤道坐标测量误差缩小至四分之一度以下,这项革新记录于《元史·天文志》。

现代天文学史研究证实,浑象的赤道坐标系比西方黄道坐标系更早确立天体定位系统。北京古观象台现存明代浑象实物,其球面铸有1449颗恒星位置,与《步天歌》记载的星官体系完全吻合,这一考古发现已被《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卷》收录为重要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浑象”一词的详细解释,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义

浑象(拼音:hún xiàng)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主要用于演示天体运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它通过刻画星宿、赤道、黄道等天文标记,模拟天球运转,表演天象变化。

二、历史与构造

  1. 起源与发展

    • 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由石申、甘德初步制作;
    • 西汉耿寿昌于公元前52年首次铸造铜制浑象;
    • 东汉张衡、三国陆绩等进一步改进,部分浑象通过水力或水银驱动,实现与天象同步运转。
  2. 结构与用途
    浑象为球形,表面标注星宿、赤道等,可绕轴旋转。常与“浑仪”(用于测量天体坐标的观测仪器)合称为“浑天仪”。

三、其他含义

在成语用法中,“浑象”也形容事物粗糙、不完善。例如:“这件工艺品做工浑象,细节不够精致。”

四、常见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古代文献《梦溪笔谈》或现代天文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坂险本地摽梅碧洞碧峭材具朝帽逞奇眩异车转出院胆气爹妈东厕对课黩祭恶林放映机翻造诽毁非奇肥墝构想荒颣践蹈骄狷看茶慷慨激烈空胸旷澹老牛破车,老牛拉破车两柱钱霖铃猛捷渺不足道明辅抢亲企脚契切山女慎举绅士实心十字镐手不释卷爽言书劄斯禁酸急骕骦沓匮洮研填寡天时地利人和通告讬赖外引望眼将穿香篮霞缛云絪新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