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德的意思、上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德的解釋

(1).至德;盛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韓非子·解老》:“德盛之謂上德。” 南朝 梁 江淹 《後讓太傅揚州牧表》:“自非上德橫乎天地,高績格於區宇,烈譽馥於一時,茂名鬱乎當世者,豈有降今日而莫先哉!” 元 耶律楚材 《題萬壽碑陰》詩:“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

(2).指帝德。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

(3).借指帝王。 明 徐渭 《代被論乞免得溫旨謝表》:“重誓餘生,捐酬上德。”

(4).崇尚德行。上,通“ 尚 ”。《管子·戒》:“是故聖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賤物,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二月, 晉 郤縠 卒, 原軫 将中軍, 胥臣 佐下軍,上德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德"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核心義項,其解釋均源自權威漢語詞典及古代經典文獻:

一、至高無上的道德(名詞)

指最崇高、最完善的德行境界,通常與自然無為、不刻意彰顯的美德相關聯。

典源依據:

《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此句強調真正的至德不執着于形式上的道德标榜,而是順應自然之道。

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最高的道德";《古代漢語詞典》注:"至德,盛德" 。


二、帝王的德澤(名詞)

特指君王的恩德或聖明之政,多見于史書與政論。

文獻例證:

《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躬聖,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上德無極,存定四極。"

詞典釋義:

《辭源》釋:"帝王的德澤";《王力古漢語字典》注:"君上之德" 。


三、崇尚德行(動詞)

作動詞時,表示推崇、尊奉道德準則。

典籍用例:

《管子·戒第》:"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賤物。" 意指君主應崇尚德行而輕功利。

詞典釋義:

《漢語大字典》釋:"崇尚德行";《故訓彙纂》引《廣雅·釋诂一》:"上,敬也" 。


權威詞典釋義對比

詞典名稱 義項一 義項二 義項三
《漢語大詞典》 最高的道德 帝王的德澤 崇尚德行
《古代漢語詞典》 至德,盛德 君王的恩惠 尊奉道德
《辭源》(修訂本) 上等的德行 帝王的恩德

文化内涵延伸

"上德"概念根植于道家哲學,尤以《老子》為思想核心。其本質區别于形式化的倫理規範(下德),強調内在無為而化的境界,對後世政治倫理(如"德治"思想)及個人修養觀影響深遠。司馬光《資治通鑒》稱:"上德者,以無為為為,以無私為私",進一步闡釋了其超越功利性的特質。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6.
  3.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 2000.
  4. 宗福邦等. 《故訓彙纂》. 商務印書館, 2003.

網絡擴展解釋

“上德”一詞的釋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綜合權威資料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至德與自然無為
    源自《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指最高層次的德不刻意标榜德行,而是順應自然、無為而治,達到“無目的”的境界。這種德性超越形式,強調内在修養而非外在表現,與“下德”(執着于形式之德)形成對比。

  2. 帝德與帝王象征
    在政治語境中,“上德”可指帝王之德或代指帝王本身。如漢班固《兩都賦序》提到“宣上德”即頌揚君主德行。

二、延伸含義

  1. 崇尚德行
    作動詞時,“上”通“尚”,意為推崇道德修養。如《韓非子·解老》中“德盛之謂上德”,強調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三、哲學内涵

《道德經》将“上德”置于道德層次頂端,認為其本質是“無為且無目的”,與“上仁”“上義”等逐級退化的道德形式形成對比。這種思想影響了後世對自然法則與人性本真的探讨。

四、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道德經》中“上德”的哲學體系,可參考、8的完整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庇翼薄刑蔔楞乘鸾女穿堂風出處殊途初等德履墆鬻笃教呃呃翻拆憤激高赀恭順觀風察俗光毫過梁國醫橫驅别骛黃葛峽滑膛和弄降壓堅實決隙蹶興居憂坎炁克殲遼隧陵替買椟還珠夢铳面榇磨笄謀求默照南極蛲動曝昳三屍删采師兵恃固石塢手到擒來鼠婦素懷隨高就低唐明皇痰火司漙漙頽顔尪柔惟肖惟妙文缋毋我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