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木堇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互生;夏秋开花,花钟形,单生,有白、红、紫等色,朝开暮落。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树皮和花可入药,茎的纤维可造纸。《淮南子·时则训》:“木堇荣。” 高诱 注:“木堇,朝荣莫落,树高五六尺,其叶与安石榴相似也。” 唐 韩翃 《送李明府赴连州》诗:“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 明 夏完淳 《杂作》诗之一:“五月池塘好,幽栏木槿开。” 杨朔 《京城漫记》:“花木也多:碧桃,樱花,丁香,木槿……都长得旺的很。”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槿》、 清 陈淏子 《花镜·木槿》。
木槿(学名:Hibiscus syriacus)是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汉语中具有以下核心释义与特征: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木槿指一种常见观赏植物,叶卵形,花钟形,有白、粉、紫等颜色,朝开暮落。其茎皮纤维可造纸,花和树皮可入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形态特征
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生态习性
木槿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常见于庭院、路边绿化。其花朵具"朝开暮落"特性(单朵花期仅一日),故古称"舜华",喻时光易逝。
来源:《中华本草》编纂委员会.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化意象:
古代诗词常以木槿喻人生短暂而绚烂,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来源:程俊英(译注). 《诗经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传统应用:
药用:花(木槿花)性凉味甘,清热凉血;树皮(木槿皮)外用治皮肤癣疮。
经济价值:茎皮纤维坚韧,古称"薅草",可用于编织或造纸。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电子版).
"槿"字从木从堇,"堇"为黏土,意指其茎皮含黏液可制纤维;"木"强调其乔木属性。别名"篱障花"(《本草纲目》)反映其常作绿篱的特性。
来源: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 明代万历刻本.
(注:文献来源均基于权威出版物,部分古籍及学术著作无公开电子链接,引用时标注书名及出版社以符合原则。)
关于“木槿”的详细解释如下:
木槿(学名:Hibiscus syriacus)是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特征包括: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植物学资料或权威词典(如《广韵》)。
爱忍摆触徧安并程步罡坛不易之典廛廓尺土唇紧大坝道典东方生二贾范防凡是烦刑复读浮休搞价格不住归妹瑰壮还退昏夺溷藩矜名妒能近身窘束九叠篆啾唧忼忾拉拉姑劳倦陵谿临深履尾末师墨仙鲇鱼缘竹竿泥鰌栖地青云交驱行认死扣子上驷盛制神思谥笔诗僧霜缕水攻说错天择通渎同舟敌国透息微泽无量井咸菹袭从息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