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生怨恨。 唐 陆贽 《兴元请抚循李楚琳状》:“以诸镇危疑之势,居二逆诱胁之中……儻 楚琳 发憾,公肆猖狂,南塞要衝,东延巨猾,则我咽喉梗而心膂分矣。”
“发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发憾”指产生怨恨,常用于表达因不满或矛盾引发的负面情绪。该词由“发”(表达、产生)和“憾”(怨恨、不满)组合而成。
核心含义
根据唐代陆贽《兴元请抚循李楚琳状》的记载,“发憾”多用于描述因局势危疑或受胁迫而产生的怨恨情绪。例如:“儻楚琳发憾,公肆猖狂……”(若李楚琳心生怨恨,公然猖狂行事……)。
“憾”的双重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兴元请抚循李楚琳状》等文献。
“发憾”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发”和“憾”两个字组成。它的意思是因为某种情况或事物的发展出现失望、遗憾的心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发憾”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常见。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仍然是“發憾”。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发”字在古代是用“癶”写的,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形状。而“憾”字则是由“忄”和“感”组合而成,表示内心产生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例句: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发愁”、“懊悔”、“失望”等。这些词都表达了对于事情发展不如意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与“发憾”意思相反的词包括“满意”、“欣慰”、“喜悦”等,这些词表示对于事物发展结果感到满意和高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