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远。 明 杨慎 《王逸少经济》:“ 王逸少 其在 东晋 时,盖 温太真 , 蔡謨 、 谢安石 一等人也。直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而其操履识见,议论閎卓,当世亦少其比。”
“闳卓”是一个由“闳”和“卓”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闳卓”意为高远、宏大而杰出,常用来形容人的见识、才能或事物的格局非凡。例如明代杨慎曾用“议论闳卓”评价王羲之的见解高远超群()。
二、字源解析
三、用法特点 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强调格局与深度的结合。如形容作品思想深邃且视野开阔,或人物既有广博胸襟又有卓越成就()。
四、古籍例证 《王逸少经济》中“操履识见,议论闳卓”一句,即通过该词凸显王羲之(字逸少)的远见卓识()。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现代语境分析,可参考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闳卓》(hóng zhuó)是一个名词,意思是指人物的才华盛大、卓越出众,以及其识见眼光远大,预见未来的能力。
《闳卓》的偏旁部首为“门”和“卩”,在《康熙字典》中属于“门”部的一字,总笔画数为19画。
《闳卓》一词最早出自《诗经·邶风·闳》:“执竞温良,依于幽陵,巧言如簧。《闳卓》如冰。”这里形容了人物才智高超,善辩擅谈,如同温文尔雅的贤人。后来,《闳卓》逐渐发展为一个代指人物才华卓越的词汇。
《闳卓》的繁体字为「閎卓」。
古代汉字写法多有变化,《闳卓》也不例外。在古时候的写法中,常见的变体有「閎」字的「門」部换成「門」旁,以及「卩」字的「攵」部换成「丨」部横折钩形。
1. 他拥有闳卓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2. 这位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十分闳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闳卓天赋、闳卓才情、闳卓见识、闳卓智慧
杰出、卓越、高才
平凡、普通、平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