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orm and capture;attack and seize]∶攻打并占领
攻取据点
(2) [dig out]∶开采提取
(1).进攻夺取。《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吾欲攻取 荆 ,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非有战胜攻取,官固不可妄迁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一攻取夷船之法,宜近不宜远也。”
(2).指攻打。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于是便派 浑惟明 去攻取 李希言 。”
(3).开采提取。 唐 罗隐 《谗书·蒙叟遗意》:“於是孕铜铁於山岳,滓鱼盐於江河,俾后人攻取之。”
“攻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军事行动
指通过进攻手段夺取敌方据点或领土,强调“攻打并占领”的过程。例如:“攻取据点”“攻取城池”。
历史用例:
资源开采
在非军事语境中,可表示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提取,如“攻取铜铁”。
该词在法语中译为“attaquer et saisir”(攻击并夺取),进一步印证其核心含义。需注意,现代使用中“攻取”多保留军事色彩,资源开采义项已较少见。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史记》《鹤林玉露》等古籍。
攻取是指用武力或智慧夺取或征服某个地方、物品或权利的行动。
攻取的拆分部首为攴(攵)和又,攴(攵)为攻的旧字形,表示动作;又为手的意思,表示部分。
攻取共有11个笔画,其中攴(攵)占3个笔画,又占8个笔画。
攻取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最早可见于《尔雅·释义》。繁体字中,“攻”部分的上方有一个象征进攻的“刀”字旁,形态更加复杂。
在古代,攻取的字形与现代稍有不同,攻字的右边常常加上“辰”字旁,表示时间刻限。取字的左边常常加上“耳”字旁,表示听从指挥。
1. 他们英勇地攻取了敌人的据点。
2. 她用聪明才智攻取了他人的认同。
攻陷、攻占、攻略、攻坚、攻势、攻击
征服、夺取、侵略、进攻、突袭
守护、防守、保护、守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