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生人妇的意思、生人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生人妇的解释

指有夫之妇。《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前所録皆亡者妻,今 儼 送生人妇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汤岐公 初秉政,偶刑寺奏牘有云‘生人妇’者。 高庙 问:‘此有法否?’ 秦益公 云:‘法中有夫妇人与无夫者不同。’”亦作“ 生人妻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僧 惠范 恃权势,逼夺生人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生人妇”一词在现存权威汉语词典中未见明确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及构词法进行考释。从构词结构分析,“生人”指活人(《汉语大词典》),而“妇”为已婚女性的通称(《现代汉语词典》),组合后可能特指“活人之妻”,与“亡者之妻”形成对立概念。该词在清代文献《刑案汇览》中出现过具体案例记载,指代已婚妇女被丈夫贩卖的非法行为,但未形成固定词条。

词源学角度显示,该词组更接近古代司法文书中的临时表述,而非规范词汇。现代方言调查显示,闽南语部分地区存在“生人妇”俚语,用以戏称未婚同居女性,但此用法未被《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建议研究者可进一步查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或参考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中“生人”条目下的扩展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生人妇”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有夫之妇,即已婚女性。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强调女性已有配偶的身份,例如《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提到的“臣前所録皆亡者妻,今俨送生人妇也”。

二、词源与演变

  1. 历史出处: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鱼豢的《魏略》,后《老学庵笔记》《大唐新语》等文献均有引用,如宋代陆游提到“生人妇”涉及法律中对已婚与未婚女性的区分。
  2. 异体形式:亦作“生人妻”,如唐代刘肃记载的“僧惠范恃权势,逼夺生人妻”。

三、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扩展了其含义,认为“生人妇”可比喻对陌生人的不信任或警惕。这一用法源于字面拆分:“生”指陌生,“人妇”指已婚女子,原指男性对陌生女性的戒备,后泛化为对陌生人的提防。

四、使用场景

五、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寡妇”“未婚女性”等词的区别:“生人妇”特指婚姻存续中的女性,而非丧偶或未婚者。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老学庵笔记》等原始文献或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考扒头被声窆葬草纸剗类嗤诋床席催花雨促柱诞灵单瘫滴笃端尹鹅绒蜂窠唱戏妇饰附义拂子公货蛊晦翰长寒装华灿践阼脚踩两边船节料钱究归久佚浚渫勘实苛扰匡导连宇留犁挠酒螺甸麦粒鸣骥鸣铃惄焉如捣披毛萍寄前窝认敌作父沈蓝守冢綀服姝姝书摊思而不学则殆素虮胎发贪褊调制铜兽符通信员同种香梦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