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才;于是。 汉 应劭 《<风俗通义>序》:“ 周秦 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籍奏之,藏於祕室。及 嬴氏 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 蜀 人 严君平 有千餘言, 林閭翁孺 才有梗概之法。 扬雄 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吴 蜀 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与乎 阳林 ,流眄乎 洛川 。” 南朝 梁 何晏 《景福殿赋》:“既穷巧於规摹,何彩章之未殫?尔乃文以朱緑,饰以碧丹,点以银黄,烁以琅玕。”
(2).更端发语词,无义。 汉 班固 《西都赋》:“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 未央 。” 晋 张协 《七命》:“尔乃六禽殊珍,四膳异肴,穷海之错,极陆之毛。” 唐 李白 《大鹏赋》:“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尔乃”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表示“这才;于是”
用于连接前后文,表示因果关系或时间顺序。例如:
作为发语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无实际含义。例如:
在极少数情况下,“尔”指代第二人称“你”,“乃”表示判断(相当于“是”),组合后意为“你就是(某人)”。但这种用法较少见,多见于特定文学作品或对话中。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细节,可参考《汉典》《风俗通义》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尔乃」是一种古代汉字组合,通常表示「你」或「你们」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尔乃」已经不常使用,而更多地被作为古代文献或文言文中的辞藻。
-「尔乃」可以拆分为「尔」和「乃」两个部首。
「尔」的部首为「尣」,共含有三个笔画。
「乃」的部首为「丿」,共含有一横一撇两个笔画。
-「尔乃」最初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等,作为一种繁复的表述方式。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汉字演化过程中。
-「尔乃」的繁体字是「爾乃」。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尔乃」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相比更为繁复,需要更多的笔画和结构,呈现出更加古老的风貌。
-1. 敬爱的尔乃,请务必保持房间整洁。
2. 小小如尔乃,言语听从教导。
-组词示例:尔虞我诈、尔曹身与名、尔冬升夏、尔东西南北。
-近义词示例:汝、君。
-反义词示例:我、自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