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尔乃的意思、尔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尔乃的解释

(1).这才;于是。 汉 应劭 《<风俗通义>序》:“ 周秦 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籍奏之,藏於祕室。及 嬴氏 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 蜀 人 严君平 有千餘言, 林閭翁孺 才有梗概之法。 扬雄 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吴 蜀 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与乎 阳林 ,流眄乎 洛川 。” 南朝 梁 何晏 《景福殿赋》:“既穷巧於规摹,何彩章之未殫?尔乃文以朱緑,饰以碧丹,点以银黄,烁以琅玕。”

(2).更端发语词,无义。 汉 班固 《西都赋》:“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 未央 。” 晋 张协 《七命》:“尔乃六禽殊珍,四膳异肴,穷海之错,极陆之毛。” 唐 李白 《大鹏赋》:“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尔乃”是汉语古典文献中常见的复合虚词,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用法:

一、连词性用法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就”,用于连接前后两个动作或事件。例如《后汉书·张衡传》“尔乃龙吟方泽”,此处“尔乃”承接上文描述,引出后续景象的变化。此用法在汉魏六朝骈文中尤为常见,常与“于是”“然后”形成互文关系。

二、代词组合用法

“尔”为第二人称代词,“乃”作副词时,组合可解作“你(才)是”。如《乐府诗集·陌上桑》“尔乃谢阿母”,此处的“尔”指代对话对象,“乃”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该结构常见于对话语境,需结合具体句式判断是否为独立词组。

语义演变方面,汉代以前多作代词组合,六朝时期逐渐凝固为连词。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强调需区分两种用法的语法地位。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口语系统,仅存于文言仿作或成语典故。

来源参考:

  1.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修订版)
  3. 《文言虚字通释》(中华书局,2019)

网络扩展解释

“尔乃”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作为连词使用

  1. 表示“这才;于是”
    用于连接前后文,表示因果关系或时间顺序。例如:

    • 《风俗通义》序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意为经过二十七年才整理完成。
    • 《三国志》中“尔乃发愤忘食”,指“于是发奋努力”。
  2. 作为发语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无实际含义。例如:

    •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此处仅为句式引导。

二、特殊语境下的代词含义

在极少数情况下,“尔”指代第二人称“你”,“乃”表示判断(相当于“是”),组合后意为“你就是(某人)”。但这种用法较少见,多见于特定文学作品或对话中。

使用场景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细节,可参考《汉典》《风俗通义》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半对数表笺伯鱼不死树棌椽不斲草闲朝笏砗磲蠢头蠢脑大自流盆地第二性征梵梵发丫風向標讣电抚和傅吕黻翣附义高程根钝攻心扼吭灌佛孤鲠寒武系极明镜花津遣霁雨军风纪珂伞可胜口勑宽断魁硕琅环狼吞虎咽婪肆略约隆耀梅花大鼓谜氛狃虓柈舞黔黎伽尼起禾群斗汝南鸡三户谣三苏生谷嗣承他乡跳场铜井童子科五畤箫侣醯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