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鼓的意思、三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鼓的解释

(1).渭三度击鼓。《左传·庄公十年》:“ 齐 人三鼓。” 宋 杨万里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诗:“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

(2).三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红楼梦》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僧》:“未三鼓,公起视,自饲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鼓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均源自古代文化语境:

一、军事行动中的击鼓信号

指古代军队作战时第三次击鼓,通常象征进攻的关键时刻或士气变化的节点。

典源: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原文参考

此处“三鼓”指第三次击鼓进军,此时士兵士气已衰竭,引申为行动时机或气势由盛转衰的临界点。

二、夜间时辰的旧称

古代夜间以鼓声报时,“三鼓”对应子时(约23:00至次日1:00),即午夜时分。

文献依据:

《颜氏家训·书证》载:“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颜氏家训》解读

宋代苏轼《临江仙》词“夜饮东坡醒复醉……三鼓归来”(全词赏析)亦用此义,印证其作为时间术语的普遍性。

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三鼓”为:

  1. 第三次击鼓;
  2. 三更时分。

    《汉语大词典》条目


参考资料:

  1. 《左传》军事典故(国学网)
  2. 《颜氏家训》时辰制度(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苏轼词时间意象(古诗文网)
  4. 《汉语大词典》规范释义(知网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三鼓”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三度击鼓

指连续三次敲击战鼓,常见于古代军事场景。例如《左传·庄公十年》记载的“齐人三鼓”,即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此用法也引申为士气变化的象征,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连续击鼓后士兵斗志逐渐衰竭。

二、时间单位“三更”

指古代夜间计时方式中的第三更,即现代时间的23:00至次日1:00。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载,夜间用“一鼓”至“五鼓”对应“一更”至“五更”。苏轼《永遇乐》词“紞如三鼓”即用此意,形容深夜时分。

文学与历史关联

  1. 军事象征:三鼓常用于描述战场节奏,如宋代杨万里诗句“吾才三鼓竭”。
  2. 时间意象:《红楼梦》等文学作品常用“三鼓”渲染深夜氛围。

注:不同文献对具体时段的划分可能存在差异,但核心含义均围绕击鼓次数与夜间时段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

白送笔政成宪齝草慈念从公掸软单族刀斧丢帽落鞋多伦多杜威发难福田院改意港澳同胞告匮革道后山哗名晦伪活跃跃筋角伎术官蹶然枯苇蓼蓼铃辕留事笼屉旅券妙才麋论平拱倩娇棋画啓诲清靡穷滴滴权使三反散寮三远杉锦深情厚意设容施刑寿山石收市水漫地说方便说听螳轮铜陌桐木鱼同心断金忘归卫布闲忧小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