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蹶然的意思、蹶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蹶然的解释

亦作“蹷然”。1.颠仆貌。 三国 魏 曹丕 《列异传》:“儿随父入山,父忽蹶然倒地,乃变成白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契丹 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纔寸许,后足几一尺。行则用后足跳,一跃数尺,止则蹶然仆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向杲》:“ 焦桐 返马而射,中虎腹,蹷然遂毙。”

(2).疾起貌。《逸周书·太子晋》:“ 师旷 蹶然起曰:‘瞑臣请归。’” 孔晁 注:“蹶然,疾貌。”《汉书·陆贾传》:“於是 佗 乃蹶然起坐。”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 唐君 蹶然起曰:‘此虏不灭,祸难未已!’”

(3).忽然,突然。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衡山民》:“相从出门,寻元路,復至坎下,教民自抱其身,大呼数声,蹶然而寤。” 明 唐顺之 《答冯午山提学书》:“读来示‘志未坚贞,学无透悟’,令人蹶然有感。” 清 王夫之 《老庄申韩论》:“有人於此,匹夫蹶然而怒,其可杀邪?从而杀之,匹夫蹶然而喜。喜怒如匹夫之心,则明断之誉蹶然而兴,而气茀然,而权赫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蹶然(jué rán)是汉语中具有动态描述性的副词,常见于文言文及现代书面语。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形容迅速起身的状态

指因受外界刺激或情绪波动而突然起身的动作。例如《庄子·在宥》中“蹶然而兴”,描述人受启发后猛然起立的神态。这种用法突出动作的急促性,多用于表达惊讶、觉悟或紧急反应。

二、表示事物发展受阻的状态

《说文解字》释“蹶”为“僵也”,故“蹶然”可引申指事物发展遭遇挫折后的停滞状态。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此处“蹶”即暗含受挫之意,后接“然”构成状态副词。

该词的古今用法存在差异性。现代汉语中多保留第一义项,常见于“蹶然而起”“蹶然改容”等四字词组,用于描写人物神态或行为突变。在构词法上,“蹶”为形声字(足+厥),本义与足部动作相关;“然”作为副词词尾,强化动作的即时性特征,这一构词规律可参考《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的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蹶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读音与基本含义

二、详细释义

  1. 颠仆貌
    指突然跌倒或摔倒的状态。例如《列异传》中“父忽蹶然倒地”。
  2. 疾起貌
    表示迅速起身的动作,如《汉书·陆贾传》描述南越王赵佗“蹶然起坐”。
  3. 忽然/突然
    强调事件发生的意外性,如宋洪迈《夷坚丙志》中“蹶然而寤”。

三、用法与示例

四、易混淆点

五、总结

“蹶然”兼具动作突发性与状态变化性,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其现代使用虽不常见,但多保留在书面语或文学表达中,需注意读音与古文用例的关联性。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骨飿儿白宣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褓乳备藏搏虎孛娄趵突泉抪覆唱好当曹大小年栋宇独生子女方车放映高举深藏宫车钩拒海图豪恶豪情河献黄支火塔子江酒脚头妻僥战近缘掘柘枝拘窘馈给浪駡累劫廉价临末流佣懵劲儿命诸侯密札拍达配头烹金清重酋领奇志曲钩入奏三脚两步珊瑚在网受灾酸乳素帐太清氅塌落外语系文谊翔翱响鞭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