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表现远山的三种技法。 宋 郭熙 《山水训》:“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山水诀》:“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三远”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理论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绘画技法理论(核心定义) 源自北宋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指三种山水构图法:
二、哲学延伸意义 部分文献引申为处世态度: • 指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澄澈与精神升华 • 强调艺术创作中主客体的融合,通过构图技法传达超脱淡泊的意境()
注:元代黄公望等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六远"理论,新增迷远、阔远等技法()。建议参考《林泉高致》原著深入了解绘画理论体系。
三远所指的是位于很远的地方。它是由“三”和“远”两个字合并而成,表示距离很遥远。
“三远”的拆分部首为“丿”和“辶”,其中“丿”代表“三”字的左半部分,表示人的三个手指;“辶”则代表“远”字的部分,表示行走之意。整个字共有9画。
“三远”这个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四月》:“自三远,至于去莫。”意为从很远的地方而来,走到无法再前进的地方。
“三远”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三遠」。
在古代写“三远”时,采用的是篆书和隶书的字体形式。由于篆书的发端和发展发生在古代重要的金文时期,因此“三远”在篆书中的字形相对于现代写法会有些变形。
1. 从三远而来的朋友真是难得一见。
2. 我们要努力奋斗,最终才能到达三远的目的地。
远方、远离、远行、远足
遥远、极远
近处、近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