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都赋的意思、三都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都赋的解释

晋 左思 作。构思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 洛阳 为之纸贵。见《晋书·左思传》。后因以“三都赋”指广为流传的名篇。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四折:“再来不上《三都赋》,此去休过 万里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都赋》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的赋体名篇,由《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构成,以铺陈手法描绘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座都城的山川地理、物产风俗与政治气象。全赋共计万余字,以“京都赋”为体裁核心,通过“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的对话展开论述,最终借“魏都”的描写表达对西晋政权正统性的肯定。

从文学价值看,《三都赋》继承汉大赋的恢弘气象,又融入魏晋时期的实证精神。左思为创作该赋,曾广泛考证方志典籍,“门庭藩溷皆著纸笔”以搜集素材,开创了“征实”的赋体写作范式。其语言风格兼具骈俪对仗之美与考据严谨之实,如《蜀都赋》中“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爓飞煽于天垂”既展现文学想象,又暗含对蜀地盐井采掘的实地考察。

该赋在当时引发“洛阳纸贵”的传抄盛况,唐代房玄龄在《晋书》中评价:“构思十年,门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称其“上拟班张,下启木华”,奠定了六朝京都赋的创作范式。现代学者认为,《三都赋》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更为研究三国时期城市建制与地域文化提供了珍贵文本参照。

网络扩展解释

《三都赋》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的骈赋名篇,由《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组成,分别描述三国时期蜀都成都、吴都建业(今南京)、魏都邺城(今河北临漳)的地理风貌、物产及人文特色。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创作背景

2.内容与结构

3.历史影响

4.其他说法

另有曹魏刘劭所作《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亦被称为“三都赋”,但传播度不及左思版本。

如需阅读原文或了解更详尽的注释,可参考《晋书·左思传》及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豹祠别史不耻不到头扯腿酬赓单马掉荡彫斵地丁东头发行人飞觞走斝讽呪福乡斧凿告慰勾取龟祥故籍骨肉离散华榱化塔呼嚎火浣布葭思嫁怨金沙萨开仗科取溘帀鸬鹚炉瓶三事禄泽马蠸妙境铭记不忘目学拈韵劈初头强本节用青线穷劲契意扰绥任罢饪餗骚踪烧焦视力水莲疏韵私藏私解遂人桃花年命蜩蝉宪曹先令小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