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别史的意思、别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别史的解释

[historical records on facts] 不属于纪传体、编年体,记载一代或历代史实的史书

详细解释

图书四部分类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始有别史一目,收录有 唐 高峻 《高氏小史》、 宋 吕祖谦 《新唐书略》等。 明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把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事实的史书,称为“别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别史"是中国传统史书分类中的重要概念,指介于正史与杂史之间的历史著作类别。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界定,别史具有以下三层内涵:

一、编撰体例上 别史采用纪传体或编年体等正史体裁,但未经官方钦定。其内容多是对正史的补充或私修,如《东观汉记》在未被收入"二十四史"前即属别史。这类著作往往由学者独立完成,如郑樵《通志》以"二十略"开创典章制度研究新范式。

二、文献价值层面 别史承载着独特的史料学意义。以《贞观政要》为例,该书虽非正史,但系统记载唐太宗治国方略,成为研究初唐政治的重要参考。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特别强调别史"补阙拾遗"的功能。

三、学术分类演变 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首立"别史"类目,《四库全书》将其细分为六小类,包含通史性著作(如《通志》)、断代史补遗(如《续后汉书》)等类型。现代学者白寿彝指出,别史分类反映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

该词条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历史大辞典》,相关例证采自中华书局点校本《四库全书总目》。

网络扩展解释

“别史”是中国古代史书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定义

别史是介于正史与杂史之间的史书体裁,主要记录历代或某一朝代的史实,但未被官方正式列为正史。这类史书通常由私人编纂,体例较为系统,内容侧重国家大政,与杂史的琐碎记录形成对比。

二、起源与分类地位

  1. 概念提出: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首次设立“别史”类别,用于归类“上不至于正史,下不至于杂史”的史书。
  2. 四部分类:在传统图书分类(经、史、子、集)中,别史属于史部子目,与正史、杂史并列。

三、与正史、杂史的区别

类别 特点
正史 官方钦定(如二十四史),采用纪传体或编年体,代表权威历史记载。
别史 私人编纂但体例严谨,内容系统,如《旧唐书》在清乾隆前属别史。
杂史 私人笔记为主,多记录琐碎事件,缺乏系统性。

四、代表作品

五、学术价值

别史补充了正史未涵盖的细节,为历史研究提供多元视角,但也需结合其他史料交叉验证。张之洞曾强调其“关系一朝大政”的特性。

别人正在浏览...

奥屋抱法处势八殥铛鬲传刍低温都铎王朝二三其节讹杂防心摄行腹地釜鬲戈铠官收规划贵胄规准鼓书含欣洪峰护将降嫔教养员截辕杜辔解桎经年敬语缙云军伐开晓连理之木琳璵芦人蛮鞭眉棱黏稠炮坐品状全权曲赐嗜痂之癖寺洼文化肆诈嵩少酸麻索然无味殄殪体胀系数秃楬瓦伶往生咒微员委约文童午初儛人啸会消灭锡环洗眉刷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