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觞走斝的意思、飞觞走斝的详细解释
飞觞走斝的解释
犹言飞觥献斝。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觴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词语分解
- 飞觞的解释 .举杯或行觞。《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觴举白。” 刘良 注:“行觴疾如飞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 唐 刘宪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层轩洞户旦新披,度曲飞觴夜不疲。”
- 斝的解释 斝 ǎ 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 笔画数:; 部首:斗;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飞觞走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形象描绘了宴饮时酒杯往来传递、畅饮尽欢的热闹场景。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
飞觞(fēi shāng)
“觞”指古代盛酒的椭圆形器具,两侧有耳,形似羽翼,故称“羽觞”。“飞”形容酒杯在席间快速传递的状态,体现饮酒时的豪放与欢畅。
来源:《说文解字》释“觞”为“爵实曰觞”,《汉书·叙传》有“引满举白,谈笑大噱”的宴饮记载。
-
走斝(zǒu jiǎ)
“斝”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三足圆口,用于温酒或祭祀。“走”指酒杯在宾客间流动传递,强调宴饮的频繁互动。
来源:《诗经·大雅·行苇》有“或献或酢,洗爵奠斝”的礼仪描述,《周礼》亦载斝为礼器。
二、成语释义
整体含义:形容宴席上觥筹交错、宾主尽情饮酒的热烈场面,隐含社交欢聚或纵情享乐之意。
例证:
-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我这里便亲手高擎碧玉钟,走斝飞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
三、文化内涵
- 礼仪与社交:
成语折射古代“酒礼”文化,如《仪礼》中记载的“献酬”(主人敬客为“献”,客回敬为“酬”),体现传统宴饮的礼节性互动。
- 文学意象:
常见于诗词曲赋,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以“飞觞”渲染文人雅集的洒脱意境。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 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仪礼》[M]. 中华书局, 2009.
- 曹雪芹. 《红楼梦》[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网络扩展解释
“飞觞走斝”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形容宴饮时频繁举杯畅饮的场景,比喻饮酒气氛热烈、酣畅淋漓。其中“觞”和“斝”均为古代酒器,“飞”与“走”则生动描绘了酒杯快速传递的状态。
出处与背景
- 源自元代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 该成语多用于描绘文人雅士或宴席中纵情饮酒、畅谈古今的情景。
用法与语法
- 词性:动词性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或状语。
- 适用场景:常用于描述聚会、宴饮等场合的欢快氛围。
- 近义词:飞觥走斝、传杯送盏。
例句参考
- 众人欣然归席,酒胆开张,推杯换盏,飞觞走斝,酣畅淋漓。
- 席间谈笑风生,飞觞走斝,尽显宾主尽欢之态。
补充信息
- 拼音:fēi shāng zǒu jiǎ(注意“斝”读jiǎ,非zhēng)。
- 英文翻译:The large cups are used and passed around in greater frequency.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参考《青衫泪》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等)。
别人正在浏览...
奥灶谤诵包公襃奬禀单孛孛嚫施代马望北大军遏过繁鸟符表辅戴覆墓抚期干涉汗漫宏贯滑串流口黄昏黄鞓驩馆华苹花蘂鹄板家藏户有讲悟僭君骄姱解锥军容举显陵架淋滤临完路涩绿茸茸漫散射缅诉悯急鸟汉蒲葵谱帖染翰成章丧权辱国森指商埠赏豫爽爽属兵寺臣檀奴亭寺痛杖望岳五例香貂先河消愁解闷晓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