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蜩蝉的意思、蜩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蜩蝉的解释

(1).即蝉。 宋 苏辙 《柳湖感物》诗:“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水浒传》第一○五回:“除此山外,依旧是销金鑠铁般烈日,蜩蝉乱鸣,鸟雀藏匿。”

(2).指宦官。 汉 时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后因以蜩蝉指宦官。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严通宦官》:“老年,富贵不归园,反相排同道;侵夺人权,骄情傲态,欺陵咱狗尾蜩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佛典属》:“时上最喜赞礼郎,多有至大位者,公曰:‘蜩蝉辈亦足贵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蜩蝉(tiáo chán)是汉语中对蝉类昆虫的统称,特指体型较大、鸣声响亮的蝉。以下从词典释义、古籍注疏及文化内涵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动物学定义

    指蝉科昆虫的总称,尤指夏季常见、善鸣的品种。《汉语大词典》释为:“蝉的一种。体大,色黑,翅透明,夏月鸣于树间。”(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2. 古籍注疏

    • 《尔雅·释虫》:“蜩,螂蜩,螗蜩。”郭璞注:“螂蜩即蝉之大而黑色者,螗蜩小而绿色。”
    • 《说文解字》:“蜩,蝉也。从虫,周声。”段玉裁注:“蜩蝉叠韵,今俗通称蝉。”(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影印版)

二、文学意象与文化象征

  1. 时序象征

    古籍常以蜩蝉鸣叫标志盛夏,如《诗经·豳风·七月》:“五月鸣蜩”,《礼记·月令》亦载“仲夏之月,蝉始鸣”。

  2. 生命哲思

    《庄子·逍遥游》以“蟪蛄不知春秋”对比蜩蝉短寿,喻生命短暂;而“蜩与学鸠笑之”则讽眼界狭隘,成为经典哲学意象(来源:《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16年版)。


三、方言与别称

  1. 地域差异

    扬雄《方言》卷十一:“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可见“蜩”为楚地方言,后演变为通语。

  2. 别名考据

    据《本草纲目》,蜩蝉别名“齐女”,源自崔豹《古今注》传说:“齐王后怨王而死,化为蝉,故蝉名齐女。”(来源:《本草纲目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版)


四、现代汉语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

蜩 tiáo 〈书〉蝉。

蝉 chán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成虫吃植物汁液。俗称“知了”。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蜩蝉”兼具生物学指称与深厚文化意蕴,其释义需结合工具书定义、经典文献用例及历史语用演变综合考辨。

网络扩展解释

“蜩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本义:指蝉(昆虫)

  1. 基本释义
    “蜩蝉”是蝉的别称,常见于古汉语文献中,用于描述夏季鸣叫的蝉类昆虫。例如:
    • 宋代苏辙《柳湖感物》诗:“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 《水浒传》第一〇五回提到烈日下“蜩蝉乱鸣”,生动描绘了夏日蝉鸣的场景。

二、比喻义:指宦官(古代官员)

  1. 历史渊源
    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职的冠饰以黄金珰为底,上附蝉纹,并以貂尾装饰,象征高洁(因蝉饮露水,寓意清廉)。后世遂以“蜩蝉”代指宦官群体。
  2. 文学用例
    • 明代戏曲《鸣凤记》中,用“狗尾蜩蝉”讽刺宦官专权。
    • 清代昭槤《啸亭杂录》记载官员对宦官的评价:“蜩蝉辈亦足贵耶?”,体现士大夫对宦官的轻蔑。

“蜩蝉”既可指自然界的蝉,也因汉代官制中的冠饰特点衍生出对宦官的代称。需注意语境区分具体含义。以上解释综合了宋代至清代的文献例证,更多细节可参考诗词古文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草霜伴唱宝邻宝赂不睹是布韦藏钩巢门撤酒丞倅陈让赤葛迟晖翠浪峨峨舫人風子顾累鼓髯豪语横吏缓性花甎忽流夹被窝介白犄角之势赍助急转直下蠲糨纸铿戛枯苗望雨老妈子冷月历兵秣马六疾楼上率财买牛息戈茫蛮米粮逆谏迫不得已仆旗侵并劝杯山伯少校诗囚收救爽德数典忘祖缩略俗子望宗诬首宪纲飨年现身瞎天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