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蜩蝉的意思、蜩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蜩蝉的解释

(1).即蝉。 宋 苏辙 《柳湖感物》诗:“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水浒传》第一○五回:“除此山外,依旧是销金鑠铁般烈日,蜩蝉乱鸣,鸟雀藏匿。”

(2).指宦官。 汉 时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后因以蜩蝉指宦官。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严通宦官》:“老年,富贵不归园,反相排同道;侵夺人权,骄情傲态,欺陵咱狗尾蜩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佛典属》:“时上最喜赞礼郎,多有至大位者,公曰:‘蜩蝉辈亦足贵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蜩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本义:指蝉(昆虫)

  1. 基本释义
    “蜩蝉”是蝉的别称,常见于古汉语文献中,用于描述夏季鸣叫的蝉类昆虫。例如:
    • 宋代苏辙《柳湖感物》诗:“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 《水浒传》第一〇五回提到烈日下“蜩蝉乱鸣”,生动描绘了夏日蝉鸣的场景。

二、比喻义:指宦官(古代官员)

  1. 历史渊源
    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职的冠饰以黄金珰为底,上附蝉纹,并以貂尾装饰,象征高洁(因蝉饮露水,寓意清廉)。后世遂以“蜩蝉”代指宦官群体。
  2. 文学用例
    • 明代戏曲《鸣凤记》中,用“狗尾蜩蝉”讽刺宦官专权。
    • 清代昭槤《啸亭杂录》记载官员对宦官的评价:“蜩蝉辈亦足贵耶?”,体现士大夫对宦官的轻蔑。

“蜩蝉”既可指自然界的蝉,也因汉代官制中的冠饰特点衍生出对宦官的代称。需注意语境区分具体含义。以上解释综合了宋代至清代的文献例证,更多细节可参考诗词古文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释

《蜩蝉》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昆虫中的蝉。

拆分部首和笔画

《蜩蝉》的部首是虫,共有20个笔画。

来源

《蜩蝉》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由于蜩和蝉都属于昆虫类,因此常常被连用。蜩字本身是蜩螗(音tí)的古称,而蝉字则是螬的异体字。

繁体

在繁体字里,蜩蝉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蜩蝉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形状仍然较为相似。

例句

  1. 夏天到了,蜩蝉的叫声充满了整个田野。
  2. 他的声音像蜩蝉一样嘹亮。

组词

蜩黍(音tí shǔ):指谷类中的高梗玉蜀黍。

蝉蜕(chán tuì):指蝉类幼虫蜕变后所剩下的残体。

近义词

蜉蝣(fú yóu):也指昆虫中的某些种类,常与蜩蝉联系在一起。

螽斯(zhōng sī):也指昆虫中的某些种类,通常叫声比蜩蝉更为响亮。

反义词

青蛙(qīng wā):指两栖爬行动物中的一种,与蜩蝉属于不同的类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