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丁的意思、地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丁的解释

(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 代合而为一。 清 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 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 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

(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即佃户。参见“ 地客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丁是汉语中的多义词项,主要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一、植物学释义 指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学名:Viola philippica),其全草可入药。该植物叶片呈长卵形,春季开淡紫色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等症。《中药大辞典》记载其“性寒,味苦辛”,可内服或外敷。

二、历史经济释义 清代赋税制度“摊丁入地”的简称,即丁银(人头税)并入田赋征收。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雍正年间推行“地丁合一”政策,将丁税折算为银两摊入土地税中。《中国历史大辞典》指出该制度标志着古代人头税向财产税的转变。

网络扩展解释

“地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税收制度(历史术语)

2.植物名称

3.中药材用途

4.社会身份(历史用语)

5.成语用法(较少见)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药用配伍或历史税制细节,可参考相关专业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牓阙抱材犇电蚕支落残醉成典沉溺赤车使者珫璜啜哺攒三垫本动车墩官额马放电防衞夫荣妻显梗泛萍飘根绪嗊嗃共同语亨屯夹板湔改监议郊祡嗟来食精浇久已后军丁濬房逵市哰叨怜惜里鄽留难麪浆内戚抛腔偏壅骞骞骑云蜃市食日万钱手模水会熟水讼牍松纹素华笋簴宿囚涕涕汪茫顽飔相贸贤节削皮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