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three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Hsia, Shang and Chou]∶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1).指 夏 、 商 、 周 。《论语·卫灵公》:“斯民也, 三代 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邢昺 疏:“ 三代 , 夏 、 殷 、 周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斯文之兴,盛於 三代 。 夏 商 二箴,餘句颇存。” 唐 韩愈 《丰陵行》:“臣闻神道尚清浄, 三代 旧制存诸书。”
(2).泛指三个朝代。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餘载,竟瓜剖而豆分。”此指 汉 、 魏 、 晋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汉 史、 唐 诗、 宋 文、 元 曲,此世人口头语也。《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后之三代也。”此指 汉 、 唐 、 宋 。
(3).指自祖至孙。《汉书·李广传赞》:“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 广 至 陵 ,遂亡其宗,哀哉!” 唐 卢纶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诗:“一门三代贵,非是主恩偏。”
(4).指曾祖、祖父、父。《宋史·选举志一》:“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吊灯的晃眼的光亮照着墙壁上翠蓝的花纸……照着‘三代宗亲’的紫檀神龛。”
三代在汉语中主要有三层含义,分别指向历史时期、亲属关系及时间跨度,具体释义如下:
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王朝,即夏朝(约前2070–前1600)、商朝(约前1600–前1046)和周朝(前1046–前256)。此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奠基阶段,涵盖青铜器发展、礼乐制度形成等关键历史进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指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三代亲属,包括:
此概念常见于法律文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及家族伦理表述。
来源:《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泛指连续的三个时代或阶段,如“三代人的努力”“技术迭代三代”。强调时间延续性与代际传承,常见于社会文化论述。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文化延伸:
“三代”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理想社会(如孔子言“三代之治”),亦反映宗法制度的核心结构。现代用法中,“三代同堂”指祖孙共同生活的家庭模式,体现传统家庭观念。
“三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西周)三个朝代:
指连续的三代人,具体包含两种范围: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辞典与历史文献,可根据需要查阅网页原文(如、等)了解细节。
安其所习兵威曹郎常理吃空额鸱视虎顾鸱苕传香除放大小戴大酉梵庋发条分家析産刚硬共御工资毂兵何曾坏微缓声歌毁丑虎视鹰瞵疆垂揭阳劫争禁虣荆和精手鸡夷开审开隙客行六案孔目龙旌鸾渚客尼媪琵琶行毗舍扑膘抢运牵衣投辖启导欺谩青云直上曲笔衢尊三池生贤失遗四竟素食天眚铜马法无可无不可勿论武勇详敬小囡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