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队的威势。《史记·朝鲜列传》:“以故 满 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北齐书·神武纪上》:“是时兵威既振,乃抗表罪状 尒朱氏 。”《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元年》:“ 赵佗 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 闽越 、 西甌 、 骆 ,役属焉。”
“兵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军队的威势或实力,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义
指军队通过武力、装备、士气等综合因素形成的威慑力或实际作战能力。例如《晋书·杜预传》中“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即强调军队威势如破竹般不可阻挡。
语境延伸
在历史文献中,常与“倚仗”“已振”等词搭配,体现通过军事力量达到威慑或征服的目的。如《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提到“曹操倚仗兵威,决不肯和”,突出军队实力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古代典籍
战略意义
如《资治通鉴》记载赵佗“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说明古代常将军事威慑与外交手段结合使用。
现代语境中,“兵威”多用于历史或文学领域,强调军队的威慑力或战争时期的战略优势,例如分析古代战争时,可表述为“某政权凭借兵威扩张疆域”。
总结来看,“兵威”一词浓缩了军事力量与威慑的双重内涵,既是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也反映了古代战争策略的核心逻辑。
兵威是一个表示军队威严和战斗力的词语。它由兵和威两个字组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