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思的意思、乡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思的解释

对故乡的思念。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之二:“寓目皆乡思,何时见狭斜。” 明 杜濬 《游山前后作》诗:“客程看 铁瓮 ,乡思岂 金陵 。” 羊翚 《瘿》:“雨淅淅沥沥地越下越大了--这唤起乡思的 巴山 夜雨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乡思

一、核心释义

“乡思”指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常见于描绘游子或旅人对故土、亲友的深切怀念。该词由“乡”(家乡)与“思”(思念)复合构成,属典型的情感类抽象名词。

二、词源与结构解析

  1. 语素分析
    • 乡:本义指行政区域(如《周礼》“五州为乡”),后引申为出生地或长期居住地。
    • 思:甲骨文象“囟(脑)+心”,表心智活动,《说文解字》注为“容也”,引申为思念、愁绪。
  2. 构词逻辑

    复合式合成词,属“定中结构”(故乡之思),情感指向明确,与“乡愁”“乡情”为近义词群。

三、情感内涵与文化关联

  1. 古典文学意象

    唐宋诗词中,“乡思”常与“明月”“鸿雁”“孤舟”等意象并置(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强化时空阻隔下的孤独感。

  2. 现代语义扩展

    当代语境中亦可隐喻对文化根源、精神原乡的追寻(如海外华人的“文化乡思”)。

四、权威词典定义

参考文献来源(基于权威工具书与学术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许慎(汉).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3.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王赓武. 《移民与兴起的中国》.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0.
  5.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注:为符合原则,参考文献仅标注实体出版物信息,未添加失效风险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乡思”是汉语词汇,拼音为xiāng sī,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常表现为游子对家乡亲人、景物或文化的眷恋。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定义

“乡思”指因离开家乡而产生的思念情感,既包含对家人、友人的牵挂,也涵盖对故土风物、习俗的回忆。这种情感具有普遍性,是人类共通的心理体验,尤其在传统文化深厚的中国更为强烈(、、)。

二、情感特质

  1. 复杂性:交织着美好回忆与离乡无奈,既有温馨归属感,又伴随漂泊的孤独()。
  2. 触发场景:常因自然景象(如落日、归鸟)或特定时节(如节日)被唤起(、)。
  3. 文化关联:儒家文化中的“孝悌”思想强化了中国人对故乡的情感依附,使乡思成为道德与情感的纽带()。

三、文学表达

古代诗词中常见以景寄情手法,例如:

四、与“乡愁”的差异

“乡思”侧重纯粹思念,情感较为中性;而“乡愁”更强调因时空阻隔产生的惆怅苦闷,带有愁绪色彩(、)。

五、心理学视角

依附理论认为,人对故乡的情感源于童年对家庭环境的依赖,这种早期依附成为成年后寻求心理安全感的“基地”()。

扩展阅读建议:可通过《乡思》诗词赏析(如李觏作品)深入体会情感表达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半文半白薄持参诘灿铄蚕要谗姬尺寸之功瓷雕锉角媒人大旱望云黨信等头的羞剔痒饤坐厄苦法纲负揭府考浮朽夬决鼓溜溜韩信后累蝴蝶面毁车麾棨麾幢护守坚锐竞走隽赡叩首宽展老白赏敛蛾离衆隆佑龙鱼络纬旅宴马溜蛮奴纳货袍泽铺撒青史流芳勤苦畎畒鹊山僧蓝省修时出收箭太平令土疆痿蹶相混仙界小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