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质的意思、顽质的详细解释
顽质的解释
愚钝的资质。《后汉书·桥玄传》:“ 操 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 宋 文同 《石姥赋》:“奚磊砢之顽质兮,輒矫权而自主。” 清 龚自珍 《金缕曲·沉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伊余顽质君休问!笑年来光芒万丈,被他磨尽。”
词语分解
- 顽的解释 顽 (頑) á 愚钝:愚顽。冥顽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 不容易变化或动摇:顽固。顽强。顽敌。顽症。刁顽。负隅顽抗。 淘气,胡闹:顽皮。顽童。 同“玩”①②。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质的解释 质 (質) ì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抵
专业解析
“顽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顽”与“质”二字的本义及合成后的引申义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分析,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指顽固、难以改变的本质或本性
- 释义要点:
- “顽” 本义指愚钝、固执、不易开化或改变(《说文解字》:㮯头也。从页元声。五还切〖注〗、,古文。)。引申为顽固、顽劣、不易受外界影响。
- “质” 本义指抵押、本质、本体(《说文解字》:以物相赘。从贝从斦。阙。之日切)。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性质、禀赋、资质。
- 合成义“顽质” 强调个体或事物内在固有的、根深蒂固的、难以教化或改变的劣根性或顽固特性。常带有贬义色彩,形容人或事物本性难移。
- 例句参考: “他虽经多方教导,然其顽质难化,终无大改观。” (此句体现了本性难以改变之意)
- 来源依据: 该释义综合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顽”和“质”的释义及合成词常见用法。
二、古义引申:指未经雕琢的原始材质或禀赋
- 释义要点:
- 在更早的文献或特定语境中,“顽质”可指天然的、未经过人工修饰或加工的原始材料或禀赋。此处的“顽”取其“质朴、未开化”的侧面,“质”取其“本体、材质”义。
- 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文或仿古语境。
- 例句参考: “璞玉藏于顽石之中,其顽质未显,需良工琢磨。” (此句体现了原始、未加工材质之意)
- 来源依据: 此义项参考了《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中对“顽”和“质”相关古义的训释及古文献用例。
“顽质”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含义是指顽固不化、难以改变的本性或劣根性。其古义则侧重于指天然未雕琢的材质或禀赋。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现代语境下多取第一种含义。其权威释义主要依据《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核心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顽质”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现代常用含义(性格固执)
指人的性格或态度固执、不易改变,强调坚持己见、不愿妥协的特性。例如形容某人对原则或观点极其执着。
二、古代文献含义(资质愚钝)
在古籍中多表示“愚钝的资质”,带有谦逊或自嘲的意味,常见于历史典籍:
- 《后汉书·桥玄传》:“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
(曹操自谦资质愚钝,却被桥玄接纳为弟子)
- 宋代文同《石姥赋》:“奚磊砢之顽质兮,輒矫权而自主。”
(以顽质比喻石头粗笨的天然特质)
- 清代龚自珍诗词:“伊余顽质君休问!”
(自嘲自身资质平庸)
使用注意
需结合语境区分含义:现代多用于描述性格固执,而古代文献中更偏向资质层面的表达。字义上,“顽”可指愚钝或顽固,“质”则指本质或资质,组合后衍生出不同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傍矣川般斤薄暝拔羣出萃軷壤徧礼逼惮避锋敝国兵将冰蚀宸慈吃乌饭痾黑屎典核阿弥陀佛阿时趋俗沸滚凤花锦关牒固壁清野盬恶颔头諕杀滑跤积安江沱笺香剿儿叫天吖地解悬金钗十二警昏进勦谨律闚度来觐脸青鼻肿灵剑乱弹琴默写母金木熙浓荫蔽日朴蔌卭杖软设备扫难杀伐决断勝殘丝绣送穷节碎碧唐环铜臭熏天颓尔婉商五十步笑百步泻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