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戈偃武的意思、韬戈偃武的详细解释
韬戈偃武的解释
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隋书·炀帝纪上》:“译靡絶时,书无虚月,韜戈偃武,天下晏如。”
词语分解
- 韬戈的解释 收藏兵器。引申指息兵。《晋书·慕容德载记》:“此志未遂,且韜戈耳。”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方当偃伯于灵臺,韜戈于武库。”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韜戈制胜,舞 舜 戚于两阶。”
- 偃武的解释 停息武备。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乃命将受略,使先胜后战。”《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上·学生相和歌》:“世无文弱国,今非偃武时。”
专业解析
“韬戈偃武”是汉语中一个蕴含历史哲理的成语,由“韬戈”与“偃武”两部分组成,常用于形容停止战争、倡导和平的文治理念。以下从词义分解、典籍溯源及现代应用三个角度展开解析:
一、词义分解
- 韬戈:“韬”字本义为弓袋,引申为“隐藏、收敛”,如《说文解字》释“韬”为“剑衣也”;“戈”是古代兵器,象征武力。“韬戈”即指收起武器,停止军事行动。
- 偃武:“偃”意为“停止、平息”,如《尚书·武成》载“偃武修文”;“武”指武力或军事。“偃武”强调结束战争状态,转向文治。
二、典籍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史书,如《晋书·慕容德载记》记载“韬戈偃武,以候天命”,描述政权在战乱后休养生息的策略。宋代文献《宋史·乐志》亦用“韬戈偃革,累治重熙”形容太平盛世的治国方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治理智慧。
三、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下,“韬戈偃武”多用于强调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例如政策论述中引用此词,呼吁各国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在文化领域,该词也常见于历史研究论文,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中分析其与“止戈为武”思想的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韬戈偃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如下解析:
基本释义
- 拼音:tāo gē yǎn wǔ
- 结构:联合式成语,中性色彩,多用于书面语()。
- 字面解释:
- 韬戈:收藏兵器(“韬”指隐藏,“戈”为古代兵器);
- 偃武:停止武备(“偃”意为停止,“武”指军事活动)。
- 引申义:停止战争,注重文治,强调通过和平手段治理国家()。
出处与用例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隋书·炀帝纪》:“译靡绝时,书无虚月,韬戈偃武,天下晏如。”
- 典型语境:描述政权从武力征伐转向文化治理的过渡,或用于赞颂和平盛世()。
关联信息
- 近义词:韬戈卷甲(强调收兵停战)、偃武修文(侧重发展文教)。
- 反义词:穷兵黩武(滥用武力)。
应用示例
- 现代用法:多用于历史评述或文学创作,如“汉唐盛世之际,统治者常韬戈偃武,推动文化繁荣”()。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典故或延伸用法,可参考《隋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咸举白饮悲咽必得宾戚不阑带谄辞长少池阁褫衿春人初旬翠云钗垫沃对抗赛耳舱非礼封包凤律讽兴粪箕桧楫好奇心何谓红润猾逆界程寖昌寖炽经纸急于星火涓毫了佻落解粥买点谩诚鸣皋悯护睦谊娘儿们乾点凄淡轻疏肉杌山背奢侈品豕突失谐诗燕手快四端太史令踏雷韬戈偃武天灾为蛇画足无缝虓勍小意思西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