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骗,谎骗。《金史·宗浩传》:“此 方信孺 以求成自任,臆度上国,谓如此径往,则事必可集,轻瀆誑紿,理不可容。”
诳绐(kuáng dài)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诳”与“绐”二字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指用谎言欺骗、蒙蔽他人。以下从字源、释义及文献用例角度详细解析:
诳(kuáng)
《史记·高祖本纪》:“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
(纪信假扮刘邦欺骗楚军。)
绐(dài)
《穀梁传·僖公元年》:“恶公子之绐。”(谴责公子的欺骗行为。)
“诳绐”属同义复用结构,强化“欺诈”之意,常见于古代文献: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禄山)阳为愚不敏盖其奸,承间奏曰:‘臣生蕃戎,宠荣过甚,无异材可用,愿以身为陛下死。’帝以为诚,怜之。令见皇太子,不拜。左右擿语之,禄山曰:‘臣不识朝廷仪,皇太子何官也?’帝曰:‘吾百岁后付以位。’谢曰:‘臣愚,知陛下不知太子,罪万死。’乃再拜。时杨国忠疑其诈,帝不听,卒为诳绐云。”
(安禄山伪装愚钝骗取唐玄宗信任,终被揭露欺骗行径。)
现代汉语中,“诳绐”因古雅罕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成语典故,如:
“他巧言令色,诳绐众人以谋私利。”(形容用谎言欺骗大众。)
“诳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单字拆解:
使用特点:
典型语境:
建议在当代日常交流中使用更通俗的词汇如“欺骗”“哄骗”等,若需引用古语表达,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进一步查阅相关典故。
撑刺骋耆奔欲棰策楚匠遳陋點將録递更定盘针掇桂多难兴邦風駟复方浮屋福音书弗豫刚戾甘妖寡黄关门状孤独矜寡昒怳健身操椒花颂勦灭尽美尽善击琴九僧九死不悔开船可怪了不可见帘官令谟里言卖平麦秀两岐蛮不在乎梦境妙手回春难解难入脑电图偶发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亲推曲枕日光灯沈带石畲施效失仪手推车讼棠天壤天时地利人和屠钓土地改革万古蟾五斗禄乌蒙贤声